|
心理文章 |
|
|
做中体悟,宁静去行 |
发表时间:2015/4/17 17:21:13 发表者:曲爱霞 (访问人数:1291次) |

在我做辅导工作这些年的过程,我最欢喜的一件事,就是看到辅导的个案有所改变;一个忧郁的学生变得开朗一些,一位担忧的母亲放下担忧,一段三角恋情的第三者勇敢地走出毫无结局的困境中。
身历其境的参与这些改变之后,我也不禁好奇的探问:
「改变是如何发生的?」
「言行一致」的困难
多年来我一直在寻访这个问题的解答,当然这个答案决不是单一的一句话语可以描述完全,就我以往的了解,如果改变只是理性上的知道,那么它的效果将是短暂的。
在理性的思维中,人们知道要诚实,要努力用功,要自在地生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去「做到」诚实和「做到」努力用功,「做到」自在地生活,却似乎是另外一件事,在「说」和「做」的系统中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往往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对人说话的内容上有所保留,不知道对方的心意如何,因此对双方来说,言行一致就成了一项重要的美德。
身教重于言教
我的邻居是一位养着两个小孩的母亲,家里老大拿着一个球往老二身上丢去,母亲一见怒不可抑,抓住老大,敲着他的头说:
「叫你不可以打弟弟,你不懂是不是?」
母亲连敲了老大几下头,老大噘着嘴,不平地看着老二。
然后过不了几分钟,又可以听到母亲说:
「怎么又来了,叫你……」
母亲这位伟大的执法者,又打着老大,告诉他不可以打人的道理。
这样的场景常常发生在日常生活的四周,母亲浑然不知自己言语和行动上的不一致,她的言语表明了她的期待,而她的行动却示范了她不愿意孩子做的事。
结果是,孩子总是学到大人做的,而不是学到大人们说的。
「言行不一」也是学习来的
「做」的效果似乎总是要强过「说」的效果。
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每一位老师、演讲者所能用于表达的方式,无可避免的是用「说」的过程,这样的说可以改变什么吗?
如果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说着「尊重」,在行为上却处处指责学生,学生学到的将是什么呢?也许这样正是示范了一个「言行不一」的教材。
而一个言行不一的人是如何学会言行不一的呢?
就思考的逻辑而言,我想他也是别人言行不一之下的产物,可能他的一生当中,他的老师、父母也是言行不一的示范者,他就自然而然学会了这样的方式。
这就好像一个忧郁的人学了一个忧郁的模式一样,我的一个忧郁症个案,每一次在她快乐的时候,她总会从场景中抽离,然后对自己说:「这种快乐是短暂的!」
唰得一下,因为这句话,她马上跌入不快乐的境域。
而在她痛苦的时候,她也会抽离自己,对自己说:「这样的痛苦永远不会停止!」
因为这句话,她的感觉世界就更痛苦了。
她来到咨商室中,希望她的生命有所改变,她的同学、朋友常常都劝她,凡事看开一点,不要想太多,钻牛角尖,但是这些话似乎对她起不了作用,她并非拒绝朋友们的好意,只是她自己也「想」快乐起来,却「做」不到。
「行为」是改变的关键
简单地讲,思维的系统和行动的系统不一致。人们常祝福别人「心想事成」,这四个字代表了思维系统和行动系统的一致。如果说「言行如一」的人不多,那「心想事成」的人就更少了。
改变,我想就是发生在「心想事成」的过程吧。
「说的内容」无法渗透影响「做的行为」中,那么「怎么说」就比「说什么」更重要,说的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态度、语气和声调,往往是改变的关键。
一个辅导员可以从未说出「尊重」二字,却在他的行为中表达出尊重的行为,使一位未曾被尊重的个案,在咨商的过程中重新被对待,重新被尊重,然后潜移默化地学会尊重的行为和态度。
我的老师讲过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例子,当她在美国求学时,有一次去找他的指导教授谈话,当她一进到教授的办公室时,教授就把电话收起来,准备专心地和她谈话。
在这个过程中,这位教授从未说出他尊重学生,但学生的内心深处却真实感受到教授的尊重。
改变发生在互动的过程中
正如老子在其《道德经》中所说的一段话:「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一句「不言之教」包含着无比的智慧和洞见,也是改变的关键所在。
改变发生在互动的过程中,而非说的内容中,做为一位辅导人员在做的过程中,时时反思如何将尊重、关怀、了解,转换为做的行为,转化为
生命中的如常做为,我想这将是一个最高的境界。
那么,改变的发生就不只是在咨商辅导的情境了,而是每一个和他相遇的人,在互动的过程中,都能透过「交会」的能量改变彼此。
「宁静去行」是改变的动力
一位老师能给学生的,不再是广大的理论,而是真实的求知精神,对学生的尊重态度,友善而尊重地回答学生的询问比讲述一个重要的学问理论更重要。
记得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曾在他的文章中回忆起小时候的两位老师,其中一位一直想把他的写字教好,但是终其一生,杜拉克都未能如老师之愿,他仍然只写着一笔破字,像狗啃的一样。但是,那位老师所教给他的定计划,分成小目标,一步一步完成的求学精神,引领着他读完大学、硕士、博士。这位老师并没有教他如何定计划,而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就问他:「这学期你想要如何完成你的功课?来,我们看一周要完成多少东西。」
简单的说,老师引导他直接做,进入做的历程。直到他到大学他才知道自己学了时间管理的方法。
「做中体悟」是学习和改变的最高境界,也是每一个教学者和辅导者能够引发改变的魔力,「宁静去行」是这个时代真正改变的动力。
心友网在线
帮您找到好心理咨询师.
400-999-4855
|
|
|
最新文章 |
|
|
|
|
|
咨询师信息 |
 |
姓名: |
我是本人,申请领取个人网站 |
资质: |
证书编号: |
单位: |
职称: |
|
 |
|
预约咨询 |
备注:心理咨询行业性质需要来访者(心理困惑者) |
提前预约, 提交心理困惑内容,才能安排咨询。 |
QQ咨询: |
 |
欢迎咨询 |
|
|
|
|
-
|
|
|
|
|
|
|
|
|
|
|
|
查看完整简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