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17日下午三点,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著名精神分析专家、催眠医学专家顾亚亮副主任医师,受邀前往河南省财政厅,为领导干部和二级单位员工共约60人做了一场关于“身心健康平衡之道“的精彩专题讲座。
整场讲座由厅机关党委孙士杰书记的精彩讲话拉开帷幕。
讲座一开始,顾主任和大家简单探讨了心理学能为我们做什么。扭转了大家“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看心理医生”的错误认知,明白了“心理学不只研究病态行为,也研究人的长处与能力;心理治疗不只修补什么地方出错,也协助个人构建正确的行为;心理学不只讨论疾病/健康问题,更关注怎么样让人们生活得更幸福”。
接下来顾主任先从路上堵车带来的压力,指出21世纪是个焦虑的世纪,因为工作、婚姻、买房、买车、孩子教育等压力无处不在。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现代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生活方式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由心理社会因素对常见疾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高血压、头痛、内分泌失调等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因为情绪问题而引发的多种躯体不适也越来越多,医学上的疑难杂症也往往与心身疾病相关,因此,心身医学和行为医学的独特地位会越来越显著,也必将受到更广泛的重视。
其后顾主任凭着自己二十多年的临床心理治疗经验,穿插着自己医师生涯中遇到的有关身心疾病的案例,为大家生动讲述神经心理免疫学的作用机理,深刻阐述了压力、情绪是如何通过躯体疾病表现出来的。仅这一点,着实让在座的每一位人员都警醒了,“原来超过三分之二的常见疾病是情绪的表达”。顾主任详细举例说明了什么是神经心理免疫学,详细解释了身体与心理的关系,他举了几个案例对晦涩难懂的身心关系进行了解释,如有的公司领导人事业、家庭条件都很好,但却又有一些躯体上的不适,如失眠、偏头痛、慢性疼痛等。虽然这些躯体的不适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但去医院做生理检查却没有任何问题,后来经过和临床心理师的共同探索才意识到自己的躯体状况源于心理,是心理的压抑、不满等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纾解,便以躯体疾病的方式表现出来。
顾主任还指出,个人经历与体验的差异是造成心身疾病个人差异的重要因素。性格冲动急躁、攻击性强的人(A型人格)就很容易得冠心病;性格固执,爱怨天尤人的人患偏头痛的风险较大;而惯于自我克制的人(C型人格)则更容易得癌症。
其后,顾主任为大家讲解了当前在欧美国家最流行的行为医学和心身医学对现代文明人身心健康的最新解读,并讨论了一系列剖析人性、直击人心的话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些看似简单,却极具哲学意义和叩击心灵的问题,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21世纪是焦虑的世纪,我们常常因为生活、工作、感情、紧急事件等而感受到各种焦虑、因为各样的事情而终日忙碌,忘记了停下脚步享受生活的美好,或许真的是因为太忙,导致我们没有时间跟自己的心灵独处;也或许我们只是在为避免和自己的心灵接触找借口。顾主任用中国汉字的构成很直观、深刻的提醒大家:“忙”者,心亡也!对于这个汉字的解读,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是啊,我们忙工作,忙生活,忙教育孩子,忙照顾父母,回头看看,我们的初心是为了什么?这种忙碌得已经没有自我的状态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在追求高质量的物质、经济的同时,我们更要重视身与心的平衡,从生活的富足到快乐、幸福和健康是一门值得每一个人去学习的艺术!
讲座最后,由顾主任指导,临床心理科赵玉焕老师先带领大家带大家做了一个简短的平衡左右脑的练习;然后为在场的每一位人员安装了一个“心锚”,并教会大家什么时候,以及怎么用这个“心锚”来帮助自己,调节情绪和应对挫折。
整场讲座最后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以及孙书记的致辞中圆满结束。
两个小时的讲座让大家感觉意犹未尽,讲座结束后,听众纷纷表示顾主任的讲座给自己带来了对医学和心理学关系的全新认识,希望在以后有更多的心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