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在中国是新兴的一个行业,尽管起步比较晚,但是却从开始兴起,就有势不可挡的蓬勃之势。心理咨询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足以让我们眼花缭乱的大师、学说和疗法。
如此众多的大师、学说、疗法好像都在传递一个信息:心理咨询是高效的全能的助人机器,能够让你的问题灰飞烟灭,让你的生活达到完美无缺的境界。然而,无论是广大百姓,还是心理咨询师,这种信息只是愿望而已,真实的情况是心理咨询和其他行业一样,没有什么神奇之处,它只是所有为人服务的一种方法。
有的人说,心理咨询没有什么用,心里有了问题,还不如到卡拉0K唱歌来得方便,也有的人说,心理咨询非常有用,它能提升我们生活的品质,净化我们的心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到底心理咨询有用还是没有用?让我们来看看一个有趣的统计:全国上下每天都有不少于一家咨询室开张,也有不少于一家咨询室关门。
这个现象说明什么?说明,人们需要心理咨询!同样,也说明心理咨询的工作真的不是随便就可以做好的。开门是因为社会的需要,关门,也是因为这个需要没有被满足。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估且借用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事情来说明:我们生病到医院,大概要经历望、闻、问、切-----询问症状、病理检测、药物或者手术治疗、康复、体能恢复几个阶段。在症状询问阶段通常最能体现医生的经验和学识,在病理检测阶段最能显示设备的优越、在药物或者手术治疗阶段通常足够展示治疗者职业技能和职业操守。
根据常识我们都知道,大概没有一个病人会在体验了医生的经验和学识之后,立马向医生要治疗的效果;因为这会儿治疗还没有真正开始,这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在心理咨询这里,事情却与之差异非常大,一个来访者,还没有开始说他的问题之前,就会问:心理咨询有效果吗?能不能“冶”好我的问题?
如果咨询师稍微含糊一下,因为心理咨询师不能妄下一定有效的结论,那么这个来访者对心理咨询的信任从开始就“打折”,已经为以后的“效果”埋下了隐患。而有的咨询师无视心理咨询的特点,给来访者保证的答复,也会造成日后来访者的期望与事实不符的可能。
来访者对心理咨询的过高期待,加上我们有的咨询师的自以为是,完全忽视了治疗的最关键环节——康复治疗和体能恢复。
而康复治疗和体能恢复最需要的是时间,时间,第三还是时间。这就要谈到一个理性的心理咨询大约需要多长的治疗时间的问题。
1、接触阶段:来访者有咨询意向,经过与咨询师的商谈,达成咨询目标,这个时间大约一次到十次不等。通过这个阶段,咨询师可以清晰的呈现心理咨询的真实效用和客观局限,逐渐消除咨客对心理咨询的过度期待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如果十次尚无法完成这个统一,这个咨询关系估计也就没有继续的必要了。
2、症状呈现:通过咨询师的收集资料,初步评估,来访者的问题渐渐清晰起来,时间是五次到十次不等。通过这个阶段,咨询师对症状背后的人格因素、情结因素、环境因素逐渐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善的宏观认识,大约可以做出一个超越症状局限的症结判定。对于一般的心理困惑,因为当事人的问题中并不存在明显的人格缺陷、创伤经历和无法逾越的现实困境等因素的制约,当事人完全可以在澄清症结之后自己完成问题的处置。
3、症状消除:这就是所谓的咨询阶段,根据来访者的问题所涉及的人格因素、创伤经历和现实困境的影响,无法做出确切的期限预估。这个阶段往往是决定咨询成败的关键,也是考验咨询师耐受性和来访者心理承受力与经济承受力的阶段。这个阶段咨询关系的稳定将决定心理咨询的最终效果。
综合以上三个阶段,一个有效的心理咨询需要的治疗时间大致可以这样来判定:
1、心理困惑或者说一般心理问题(困扰时间一个月以内、现实生活并未受到明显影响、有痛苦感),通过五到十次或者十到二十次咨询足够搞定。
2、严重心理问题(困扰时间三个月以上、现实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无力自拔),通过十次到二十次咨询澄清症结,当事人的心态和应对策略会呈现出一些潜移默化的改变。治疗效果开始呈现出来,当事人的症状因为自身应对模式的改变而减轻、痛苦感逐渐消退、现实生活开始改善。这个阶段也是咨询关系最容易中断的阶段。
3、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持续困扰三个月以上、现实生活出现严重问题、求助成为生活中重要组成),通过二十次以上的咨询,当事人的症状发生部分改变,仍然无法应对相应情景困扰并伴有持续的无力感。此阶段可能产生对咨询师的心理依赖和功能性移情,大约可以表述为“拐杖情结”。这个阶段,来访者在心理上依附于咨询师的存在,并通过咨询师的心理支持不断的累积有意义的人生经验和心理能量;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人格能量,并开始萌生自信、自立、自强的勇气。这个阶段往往需要30次以上,大致分为依赖阶段、依恋阶段到分离阶段。换句话说,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治疗期,多数要超过一年。
因此可以看到,为什么在中国,心理咨询室的开张与关门是紧密相关的,对心理咨询的认识,经济承受能力,解决问题的决心,一些不可预料的因素,都在影响着心理咨询行业,但是心理咨询作为中国的新生产物,已然在改变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