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号,只选这个日子买彩票;前面有段楼梯不能走,还是绕过去吧;要经常摸着木头才会有好运气……好像大家都越来越迷信了,有的人甚至迷信到有点不太正常了。人类存在多久,迷信的历史就有多长。从词源学上说,迷信的意思是控制/占领/超越,最终其实就是人类求生存的欲望。表面看来荒谬的迷信,其实纯粹是人类智慧的产物。
对偶然的恐惧
我们不难想象,史前时代的第一个人发现摸过木头可能会帮他/她避开厄运的人,他/她应该会迫不及待地就把这个经验与整个部落的人分享了。从那个时候开始,所有人都接受了这种迷信。迷信就是把现实之中毫无关联的事情任意、神奇地联系在一起。比如,早起的时候,我是左脚先下床,结果晚上就得知一位亲人去世的消息,忽然我就觉得早起左脚先下床肯定不吉利,从此我早起一定右脚先下床;有时我忘了,就一整天都特别恐慌——我们就是这样毫无根据地把事情都联系在一起,这让我们感觉能够驾驭变化无常的世事。
对付焦虑的一剂良药
我们变着法儿地迷信,是为了对抗生存带来的焦虑。今天我过得太糟了。为什么呢?哦,今天是13号,是星期五,难怪啊。我们越是焦虑,就越需要迷信。迷信和祈祷一样,能让我们平静。再者,家庭环境和我们的文化导向对这一点也是很有影响的。另外,当我们面临风险,而能左右风险的又是纯偶然的不可控因素时,我们就更加需要迷信。据统计,在高水平的一级方程式赛车手和斗牛士中,迷信的人比一般人要多很多。
一点点迷信并无妨,但是别太多
在心理学家看来,所有的迷信都是无能的表现。一个人到底信多少,并不能说明这个人的迷信程度是可以接受还是已经神经质了。
判断迷信是否已经病态的标准,应该是从事迷信活动的频率和次数及这个人是否还能控制住自己的行为。
我们差不多每个人都会去注意不要走在人行道上的砖块接缝处,不轻易说出一些不吉利的话,相反地,如果为了远离厄运,我们不由自主地总是重复着一些事,譬如不让自己想到4这个数字,不让自己想到“死亡”这个字眼,不让自己想到母亲,强迫自己在心里倒背字母表6遍——那我们就要引起警惕了——很有可能我们已经神经质了。
你周围有这样的人
尊重他们的习惯。但是千万不要让自己也对迷信上瘾,因为迷信的人总觉得一切都还做得不够。嘲笑迷信的人并不会让他们少迷信一些,他们只会背着你悄悄地继续。你也可以以身试法:我把盐打翻在桌上了,我把面包放反了方向,我从梯子下面过去了,你看,没什么倒霉事发生嘛!
你自己是这样的人
■ 对自己宽容一些
如果你自认为你的吉祥物和小信仰让你内心很平静,那就不要改变自己,接受就好了。弗洛伊德就把迷信和随之的神奇行为列入人类日常的心理表现,而且弗氏本人也有一些迷信的小习惯。
■ 别作茧自缚
如果经过一段艰难的时期,你发现自己越来越迷信,已经到了无法自制的地步了,那就马上停下来,试着让自己用科学的观点来看问题:观察一下,如果你不再继续迷信,会发生什么事情?
一旦你有一天出门忘了戴你的平安符,你所害怕的厄运真的降临了吗?当然不会。
■ 求助医生
你已经试过让自己不再迷信了,但你一停下来,就会陷入巨大的焦虑之中。如果是这样,不要犹豫,马上去见擅长焦虑症的心理治疗师或是行为心理学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