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文章 |
|
|
心理学中的“人” |
发表时间:2016/8/14 15:37:21 发表者:薛玉转 (访问人数:343次) |
- 心理学能教我怎么看清一个人的本质吗?告诉我怎么知道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我想知道他对我是不是真心,心理学家可以帮助我吗?…每当我遇到这类问题,我总是先解释说,心理学确实可以帮助你认识一个人,但
不是你所说的“人”。你说的是道德层面的人,心理学只研究中性的、心理层面的人。当然,并非全部心理学都在研究人,其他心理学都在研究心理的局部,只有人格心理学才研究心理的整体。这是整个心理学中最高级、最尖端,也是基础最不牢固、门派最多的领域。甚至,连它最根本的研究对象“人格”的定义都还没有公论。现代心理学来自西方。引进者要进行的第一个工作,恐怕就是寻找已经存在的中文词汇,或者创造新的中文词汇,来翻译外文的心理学概念。台湾心理学家张春兴先生将这种工作称为“旧瓶装新酒”———大部分心理学用词都是中文里原本就存在的,如“感觉”、“思维”、“情绪”等等。现在,它们均被作为注入心理学之新酒。然而,这些旧瓶却容易使人误解,以为里面还装着旧酒———它的传统含义、常识含义。心理学所研究的人性问题,同样也是道德家和艺术家的领域。所以,中国心理学家能够选择的汉语词汇,往往事先都包含着价值判断,而其中性的心理学含义则是后来才出现的。科学概念不应该包含褒贬评价。所以,读者需要在学习中先剔除有关术语的感情色彩,更要与它们的常识含义相区别。直到今天,这个对译工作也没有完成。不同的心理学著作对同一个外文概念会有不同的翻译。单是走出这不同译名的迷宫,就够初学者费许多精力。比如,在心理学教材中,关于个性心理整体结构的概念就有两种译法:“个性”与“人格”,而它们对应的英语词汇都是“personality”。人格一词在涵义上有三种解释:一指人品,品格同义,是社会上的一般解释;二指权利义务主体之资格,是法律上的一般解释;三指人的个性,与性格同义,是心理学上的解释。
其中仅第三个是心理学上的含义。而“个性”这个中文词汇也有几个不同含义: ①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②事物的特性,即矛盾的特殊性。一切个性都是有条件地、暂时地存在的,所以是相对的其中第一个释义与心理学关,但仍然是其通俗用法,而非专业术语。词典里举了两个例子:“个性强”、“这个人很有个性”。用俗语讲似乎有“羊群里出骆驼”的意味。解放后一段时间里,中国心理学界放弃英文,改从俄文翻译专业术语,采用了“个性”一词,近来已经习惯于转向使用“人格”。作为学术概念,“人格”的内涵是什么?当我们在心理学范围内说到“人格”一词,我们要讨论什么?遗憾的是,这个问题并不那么好回答。在心理学界,“人格”的定义远不及“感觉”、“记忆”、“条件反射”那些低级心理过程的定义那么明确。
笔者寻找到若干个不同的版本,分别介绍如下。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新版中,人格的定义是这样的:个体特有的特质模式及行为倾向的统一体,又称个性。人格是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自我,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这个定义的译文色彩非常浓厚,作者应该是一位英文水平强于中文水平的人士。笔者反复校对,才敢确定自己没有录错。因为它的中文意思实在不容易搞清。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这个定义相当简明,但与上一个定义相比,似乎用“心理特征”一词代替了“特质模式”、“行为倾向”。另外,“精神面貌”一词显然不是科学术语,而是道德词汇。在《国家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中,人格的定义出现了两个版本:人格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参考文献3,上卷,第2页)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在这个概念里,又多出了“心理品质”、“心理特性”等词汇。还有一个由台湾心理学家给出的定义:人格是个体在对人对己及一切环境中事物适应时所显示的异于别人的性格。这里又出现了“性格”一词,而不再是“行为特质”或者“心理特征”。总之,到底人格是指什么,这些定义语焉不详,彼此矛盾。
|
|
最新文章 |
|
|
|
|
|
咨询师信息 |
 |
姓名: |
我是本人,申请领取个人网站 |
资质: |
证书编号: |
单位: |
职称: |
|
 |
|
预约咨询 |
备注:心理咨询行业性质需要来访者(心理困惑者) |
提前预约, 提交心理困惑内容,才能安排咨询。 |
QQ咨询: |
 |
欢迎咨询 |
|
|
|
|
-
|
|
|
|
|
|
|
|
|
|
|
|
查看完整简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