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他 |
|
|
深深不息全息教育1岁:婴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需要 |
发表时间:2018/12/1 13:35:16 发表者:姚深深 (访问人数:8967次) |
- 婴幼儿期的发展任务
新生儿的呼吸系统已经发育完全运行正常,一出生就开设呼吸定向反射,能让婴儿的嘴唇受到轻轻接触的时候找到妈妈的奶头。吮吸反射和吞咽发射,让刚出生的婴儿马上就能吃奶,获得营养。
新生儿能够对妈妈的声音和表情做出反应。甚至模仿妈妈的表情和动作,这种回应能力是建立母婴关系的重要基础。
婴儿的身体发展
参照卫生部2009年发布的中国儿童生长发育标准,婴儿从出生到1岁末(12月大)平均身(长)高增长了26厘米,从平均50CM增长到了76厘米
12月大的婴儿平均身长是刚出生时候的1.5倍,婴儿刚出生的平均体重是3公斤
12月大婴儿平均体重是刚出生时候的3倍增,所以这个阶段婴儿的身体正在快速成长。
婴儿的神经和脑的发展
新生儿神经元数量大概在1000亿到2000亿之间,这些神经元之间联结很少,在出生后头两年建立起远超实际所需的复杂的联结,随着婴儿的生活经验的增加神经元和联结数量都会逐渐较少,多余的神经元会逐渐消失,多余神经元的减少有助于提高整个神经系统的效率,神经系统发展的特点就是做减法,具体体现为减少多余的神经元
和未经刺激增强的联结。
婴儿的感觉经历会影响神经元大小也影响神经元之间的联结,照看者搂抱婴儿
和婴儿一起玩耍,对着婴儿说话唱歌,给婴儿创设更加丰富的刺激环境,通过多种感觉通道给婴儿提供丰富的刺激,
有助于婴儿神经和脑的发展。
婴儿的生活节律整合
婴儿一开始不能像成年人那样有稳定的生活节奏,比如一日三餐,白天清醒夜晚睡眠等。
这期间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让婴儿在吃奶,睡觉,排便等方面,建立起固定的节奏。这些单个的事项都有各自的周期和节律,所有节律的整合是随着
神经系统发展慢慢实现的。
婴儿的身体动作发展
相比神经和脑的发展,婴儿在身体动作方面的发展更容易被看见,婴儿先发展粗大动作,在完善粗大动作的同时用手抓握物品这样的精细动作也在发展。
25%的儿童在11月大的时候就能独立行走了,但也有10%的儿童15个月才能走路。不同的个体存在差异,如果没有器质性原因,应该顺其自然,避免揠苗助长去专门训练孩子某些动作。
婴儿被养育的需要
婴儿在这个阶段在基本人身安全、营养摄入、人际互动的回应、感觉和运动刺激等方面都需要照看者提供支持。
父母应该让自己的婴儿接收丰富的身体和感觉刺激。
婴儿的依恋
婴儿在社会性方面最重要的是形成依恋1岁的婴儿和母亲有的依恋会属于4种依恋风格中的一种。
安全依恋型
这种依恋风格的儿童,把妈妈当成家庭的基础。母亲在场的时候儿童会很放松;妈妈离开的时候他们会显得难过;母亲一回来儿童就来找妈妈。
回避依恋型
这种儿童不追求接近妈妈。妈妈离开再回来的时候,儿童看起来生气,并且回避妈妈。
矛盾依恋型
这样的儿童对妈妈既积极也消极的反应。妈妈离开时他们显得沮丧;她回来时,儿童寻求接近的同时也会踢打妈妈。
混乱依恋型
这样的儿童表现出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行为。妈妈回来时接近妈妈却不看她。这种儿童是安全依恋程度最低的。
对婴儿愿望和需要的敏感是安全依恋型的儿童的妈妈的共同点,这样的妈妈知道婴儿的心情,和孩子互动的时候能够
理解孩子的感受,面对面互动妈妈对孩子有回应,孩子有需要就马上喂奶,这样的妈妈对孩子充满温暖,对孩子回应适度很重要,回应过度和回应不足都可能,造就非安全依恋型的儿童。父亲对孩子表达养育,温暖爱和关心对于对于孩子的情绪和幸福感发展也很重要。
婴儿的气质
儿童的气质会影响妈妈和爸爸的互动模式。
易养型婴儿:他们的身体技能运作规律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难养型婴儿:这样的孩子心境消,适应新环境缓慢。容易退缩。
迟缓型婴儿:不活泼,对环境变化反应平静。他们的心境一般是消极的,面对新环境退缩,适应缓慢
某些气质类型的孩子更少让妈妈爸爸操心,但是气质是天生的并无好坏之分
|
|
最新文章 |
|
|
|
|
|
咨询师信息 |
 |
姓名: |
我是本人,申请领取个人网站 |
资质: |
证书编号: |
单位: |
职称: |
|
 |
|
预约咨询 |
备注:心理咨询行业性质需要来访者(心理困惑者) |
提前预约, 提交心理困惑内容,才能安排咨询。 |
QQ咨询: |
 |
欢迎咨询 |
|
|
|
|
|
|
|
|
|
|
|
|
|
|
|
|
查看完整简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