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心友网在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现在的位置:心友网在线 > 心理机构 >

心理导读:

发展心理学认为,人的一生是分阶段且有序的发展过程。各年龄阶段都有明显的年龄特征。中小学生是人生不成熟或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阶段,不成熟性与既成熟又不成熟的过渡性是该年龄阶段的基本特征。小学生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兴奋优于抑制,在行为上则表现为好动、好奇、易分散注意、情绪波动、自控力弱、易违反纪律。 
       中学生既保留着儿童的某些特点,又具有成人的某些特点,这些新旧特征交叉叠加,构成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他们主观体验成人感与实际状态不成熟的矛盾;性意识的产生与社会规范的矛盾;情绪与理智的矛盾等等。由这些矛盾引起的一些心理困惑及行为问题是该年龄阶段必然出现的伴随现象,随着身心的不断成熟及教育引导,这些现象会得到改善。

      然而,我们的教师、家长、学校、社会都把中小学生这种特征看做是不可接受的,是异常的。他们不懂得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而以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儿童的各种表现,自然是接受不了孩子的好动、好奇、情绪波动、逆反心理现象。申继亮、彭华茂在《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①一文中谈到心理问题的标准时指出,注意“区分是正常的还是异常的问题”,并界定了 “异常问题”的三层含义:程度非常严重的问题;不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不是该年龄人应该出现的问题。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师:根据这种界定来鉴别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就被区别为正常的和异常的。那么,中小学生该年龄必然出现问题则属于正常的范畴,而不属于心理异常现象。教师、学校、社会就要学会接受这个特征并懂得教育引导。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有一套与其角色相应的行为模式,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角色特征的前提下,促使其朝着教育的目标健康发展

  •  
  • 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