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心友网在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会员入口

注册/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心友网在线 > 心理文章

2014/9/29 18:27:36  浏览量:825次

心理导读:

我们总是消极地低估了自己的潜力,而唤醒潜力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突破我们心理的恐惧

当我们面临一些挑战时,理性的认知并不见得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反而是心里的信念,最终决定了事情的结果

仅仅一次的成功体验,就足以盖过以往积累的所有失望

“口吃”源自消极暗示

影片中的国王乔治六世说,自己从记事起,一直就是口吃的,他早已把“口吃”这个标签和自己牢牢贴在了一起。在他看来,开口说话就意味着出丑,“当众发言”不仅仅是发不出声音那么简单的烦恼,举国上下都知道自己不擅辞令,每一次面对麦克风的窘境和尴尬,都让他从心里恨透了开口说话。

当语言治疗师罗格拿给他一段莎士比亚名篇,他朗读得依旧非常艰难,刚开口读了两行就懊恼地拒绝继续。后来,罗格拿起一副耳机,用高音量的音乐堵住国王的耳朵,请他再次大声朗读,内容依然与刚才相同。这一次,国王听不到自己朗读的声音了,不过他认为罗格的这一套招法完全是莫名其妙,他强忍着耐性,按照以往的感觉,抱着豁出去的态度乱念一气,岂料罗格居然夸赞说自己刚才读得很好!

国王认为这个治疗师不过是为了赚钱在拿自己开涮,那些稀奇古怪的花样对自己问题的解决根本毫无帮助,于是愤怒之下,他离开了治疗室,并发誓自己再也不会回来。

然而,当他回到家中,试着用留声机播放自己戴着耳机朗读的那段莎士比亚名篇时,他却惊讶地听到自己的朗读竟然如此流畅,甚至还带着一种雄浑的气质。那一瞬间,他忽然清醒地意识到——从生理上,自己其实完全具备顺利演讲的能力!

影片说到这里,也难怪奥斯卡评委们偏爱这种励志题材,虽然作为观众我们未必每个人都经受过口吃的困扰,但我们喜欢接受这样一种真相,即不管面对多么棘手的障碍、压力和恐惧,都不要过于绝望、过早放弃,事情往往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我们总是消极地低估了自己的潜力,而唤醒潜力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突破我们心理的恐惧。

当国王通过录音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自己也可以流畅地朗读,多年来压在心口的那块沉重大石开始出现了裂痕。回想起多年来口吃与自己的关系:自己在思考时,思路是不会“口吃”的;自己在唱歌时,歌词也不会“口吃”;只有在说话时,才会表现得口吃。如果用治疗师罗格的观点来解释,没有什么人生下来就是口吃的,很多人之所以口吃,更主要是受到内心焦虑的影响和消极的自我暗示。

内心“信念”影响结局

心理暗示,是指人有接受外界愿望、观念、情绪、态度等影响的心理特点,虽然这个人接受的暗示未必有理有据,但只要他主观上相信这一暗示真实合理,他从心理上就会竭力做点什么,来证明这一暗示确实是对的。

影片中的乔治六世在成为国王之前,严重的口吃曾多次让他在众目睽睽之下半天发不出声音。每一次失败的尝试,都加大了他的心理压力。虽然妻子经常对他说,你只要有信心,情况一定会越来越好,可他自己并不相信这一套,他给自己的心理暗示是“我无法流利地当众发言,我的表现只能一次次让人失望”。

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就是,国王非常想流利地说话,以至于试图让自己像父亲那样演讲得完美无缺,可他越这样要求自己,越因为自己不能说出想说的内容而沮丧。他对自己的心理暗示使他每次站在麦克风前都紧张到流汗,往往是讲话还没有开始,他已经因为头脑中想象的窘境陷入了严重的焦虑之中。人们期待的表情总让他感受到更大的压力,他的失败每增加一次,众人同情的态度就会让他感到更加困窘和羞辱。而这一切反过来又让他更坚信自己的暗示——我果然无法流利地当众发言,我的表现再一次让人们失望了。

自我暗示对人的影响力是相当强的。曾有人因为一次意外被关进了冷藏车,结果第二天早晨,人们打开冷藏车时,惊恐地发现这个人已经死在了车里。他的身体呈现出冻死的各种状态。然而,当天晚上那辆冷藏车其实根本就没有制冷,车内的温度始终与车外差不多。调查认为,这名死者很可能从被关进冷藏车开始,就非常担心自己要被冻死,这种念头对他的身心都产生了影响,于是他就真的被冻死了。而他当时如果能稍微镇静一些,冷静观察一下冷藏车内的情况,也许他就能熬过那一夜。

由此可见,有时候更能对人产生影响的,不见得是现实世界,而是我们的心理世界。当我们面临一些挑战时,理性的认知并不见得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反而是心里的信念,最终决定了事情的结果。

利用“成功”让信心觉醒

影片中的英王乔治六世,也曾有过治疗口吃的积极意愿。他认真配合各种医生试过肌肉放松、吸烟、口含冰块等多种稀奇古怪的方法,却始终没有收到效果,这让他非常恼火,又感到无能为力。因此,在接触治疗师罗格之前,他对于自己克服口吃几乎不再抱什么信心。

然而,当他从留声机中听到自己的朗读声,一段流利得让人出乎意料的朗读声,一种记忆中从未有过的成就感让他激动万分。虽然曾经因为严重的口吃,他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在大型仪式上丢丑,然而这仅仅一次的成功体验,就足以盖过以往积累的所有失望,他开始坚信自己有条件克服这个缺陷,他的信心真正觉醒了。

说到“觉醒”,在丹麦女作家艾萨克·丹森的自传体小说《走出非洲》中,还有过一段小狮子的故事:饲养场里有一只小宠物狮子,它非常驯服,对饲养场上的每一个人都很友好,但由于农场特殊的成长环境,小狮子遇到的都是成年人,它从来没有机会接触到人类的小孩。有一天,有人把一个小女孩带到了饲养场,在小狮子开心地和小女孩玩耍的过程中,它不小心把小女孩撞倒了。当然,发生了这样的意外,小狮子并不是故意的,那位小女孩也很幸运,虽然被吓了一跳,但她并没有受伤。然而,就在当天夜里,这只小狮子却跑到牧场上伤害了一些牲畜。从那以后,为了避免类似的伤害事件再次发生,人们不得不把它关进了笼子里。因为此时的小狮子,已经与从前不同,就在它撞倒小女孩的那一刹那,它感受到了自己内在的力量,这足以唤醒它的本性,使它意识到自己其实是个体重300多公斤的大家伙,而一旦它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能量和进攻性,再想抹去这种认识是不可能的。


虽然影片里的情节有虚构的成分,小说里讲的是狮子的故事,但这种“觉醒”力量的影响力,在任何人身上却是相同的。失败的回忆固然总会一次次让人心灰意冷,但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渴望事情越来越好”的念头是本能存在的。一旦我们勇于挑战,体验了一次成功后的兴奋与喜悦,我们的心里就会涌出更多更积极的动力,帮助我们做出更多更大的改变。


分享到:

最新心理文章如何出现在这里

今天,我来当小编!我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