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心友网在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会员入口

注册/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心友网在线 > 心理文章

2015/1/14 10:11:08  浏览量:974次

心理导读: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带给患者们的许多生活上的不便,不仅让他们无法正常工作,甚至会影响一般社交互动及人际关系。通常,医师都会开给病患抗精神病药物,但这种药物或多或少都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最近一项研究指出,针对不能或是不想服用药物来治疗的病患,心理治疗法或许能成为一替代方案。



 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会有幻觉(hallucination)、妄想(delusion)、心理障碍和其他严重的症状,影响其日常生活。虽然现在市面上有理必思妥(Risperidone)、好度液(haloperidol)、可致律锭(clozapine)等超过20多种的抗精神病药物,且在短期疗程内都可有效纾缓症状,但如疗程延长,这些药物可能会开始产生副作用,象是肌肉动作失调、体重暴增、心脏病等。近几年,精神科医师和心理学家开始倡导心理治疗法,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

其中一种治疗方法叫做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过去用于治疗忧郁症和焦虑症。治疗师会设计一套程序,引导病患以另一种方式看待病症,来改变其对自身行为的想法。例如,治疗师会鼓励精神病患停止压抑幻觉,或停止和脑中的声音对话,来测试患者对自身的控制程度。另外,治疗师也会运用「正常化」(normalization)的技巧,让患者知道一般人也会产生幻觉或幻听,降低其焦虑感。

一项发表于The Lancet期刊,由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Manchester)临床心理学家安东尼‧莫里森(Anthony Morrison)所领衔的研究中,进行了随机对照试验。他们找了74名未服用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以传统方式治疗(treatment as usual, TAU):定时监控、医师会面、危机管理等方式;另一组以传统方式加上一定比例的认知行为治疗。每三个月观测患者的症状、情绪和社交能力。历经18个月的试验后,研究团队发现加上认知行为治疗一组的患者症状较轻微。虽然此组的效用只能称上是「一点点」有效,但研究团队坚持其效果和给予患者安慰剂(无含药物成分)几乎一样。

另外,研究团队也补充说明,有超过7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18个月的疗程中会自行停药,如果能让患者选择一些不需服用药物的疗法,认知行为治疗似乎是个颇符合人性的策略。华威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的心理学家麦克斯‧泊区伍德(Max Birchwood)也支持此说法,他表示根据近期研究,抗精神病药物的效果对于青年和孩童来说比安慰剂差,非药物的治疗方式或许能成为另一替代方案。

不过莫里森提醒,即使认知行为治疗的成效不错,他仍不建议所有的精神分裂症病患都选择非药物治疗的方式。因为这74名试验者都是属于症状较轻微,对自身及社群无显著威胁的病患,药物对其影响较不明显。部分学者也建议,他应扩大样本群,让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

认知行为治疗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上虽已小有成就,英国的医学权威甚至大举推荐此疗法,但仍有部分人士对其效果存疑。如一项2014年发表于英国心理学期刊(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的研究便指出,过去有关认知行为治疗效用的试验有极大的瑕疵。英国赫特福德大学(University of Hertfordshire)的心理学家基思‧洛(Keith Laws),也是发表于英国心理学期刊(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认知行为疗法后分析评论研究的作者,也质疑莫里森的研究结果。他表示两组的差异非常小,且试验中症状恶化、被强制住院的病患,比其他运用认知行为疗法但同时服用药物的试验多出许多,显示这种不需服用药物的疗法是非常有风险的。(作者|Michael Balter 编译|林怡德)

本文章转载摘自:

分享到:

最新心理文章如何出现在这里

今天,我来当小编!我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