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心友网在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会员入口

注册/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心友网在线 > 心理文章

2015/8/27 9:16:26  浏览量:899次

心理导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体验,在生活中或工作中,时不时会碰到一些持读书无用论的人。这些人的绝对数量甚至还比较庞大,形成了一种舆论,在社会上时不时还引起热议。每隔一段时间,在我们这个神奇的社会,总有“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这应该算是中国社会的一种奇特景观。

作为一个正在向知识经济转型的现代国家,读书是否有用这个问题竟然还需要讨论,需要澄清,说起来,好像有些淡淡的悲哀。

读书无用论的形成,究其原因,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历史上来说,我们经历过一段反智的历史时期。建国初期,就有所谓的“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高明”、“老粗能做大事”之说,甚至一度考虑取消人文学科,只发展理工科;知识分子被批为”臭老九“,进行劳动改造,而知识分子赖以确认自身价值的文化知识当然被视为一钱不值。直到邓小平号召”尊重人才、尊重知识“,这一反智现象才有所缓解。

第二,从现实来说,改革开放以后,因为社会结构的变动所释放出来的机会,确实有一批人没有依靠知识,而仅仅依靠胆子大、能折腾、有关系就实现了自身阶层的流动。这一批人数量不少,我们通常所说的”土豪“就是指这批人。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土豪”们所从事的行业,基本上属于行业准入门槛较低的劳动密集型。

看到读书无用论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对于我们学习心理分析的人来说,当然还不够。我们有必要问一问:读书无用论是否有其特定的心理基础?如果有,是什么?

我们可以先看看那些持读书无用论的到底是哪些人:

1,没受过教育的底层屌丝;

2,受过一定教育,但没什么学习意识的中产下层;

3,没受过什么教育,但是混得人模人样的土豪。

看一下1,没受过教育的底层屌丝,被社会价值排序所俘虏,渴望实现阶层的流动,但是因为没有文凭这一社会入场券,很多机会无法向其开放,只能从事一些可替代性强的体力劳动。

2呢,当然也渴望实现阶层上的流动,从事着公务员、小白领等工作,但是在面对世界时,他们往往只能依靠个人的经验。

至于3,他们基本上已经没有了太强的阶层地位的焦虑,但是因为自身文化修养的缺乏,面对文凭和文化人,始终有一种自卑感。

这个群体,尽管2受过一定的教育,但是最多止于本科,在大学扩招、高等教育质量稀释的大背景下,本科教育的效果十分有限。总体而言,这是一个没什么文化的群体。正是这一群体,构成了读书无用论的群众基础。他们的心理到底是怎样的?

通过对这个群体的观察,我们发现,读书无用论的心理基础是:

1,读书无用论能够消解这个文凭社会里读书的价值,使得没什么文化的人克服在文化人面前的自卑感;

2,读书,尤其是读书水平的直观体现的文凭毫无疑问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价值排序,对应于特定的社会阶层和机会,认同读书无用论,实际上是想在心理上欺骗自己:不读书,我还有机会。

3,满足某些人智力上的偷懒、投机心理。读书毕竟是费脑子的,费脑子的事一般人都不愿意干,读书无用论正好能够合理化人们智力上的偷懒和投机心理:反正读书无用,何必费劲读书?

也就是说,读书无用论所对应的,实际上是一群失败者或潜在的失败者。这一论调,就是这群失败者或潜在的失败者的自我安慰、自我意淫。

失败者不用说了,基本的文凭都没有,从人生的初次社会竞争来说就是失败的。对于那些因为胆子大、能折腾、有关系而混得人模人样的人来说,认同读书无用论,就等于把自己的眼界限制在他经验观察到的极小的范围内,这就为未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人就是潜在的失败者。

所以我们可以说,一个人对于读书无用论是什么态度,基本可以看出这个人处于什么阶层,以及他有没有未来。

回到现实看,读书无用论正在逐渐失去它的现实基础。

这源于时代背景的变化。即我们的社会,已经逐渐从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结构,开始向知识密集型的产业结构变化,知识在这个社会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

同时,随着一个社会愈加成熟,科层制的管理体制愈加完善,文凭在科层制的体制中的作用毋庸讳言。这就是门槛,是基本条件。0分上大学和农民做副总理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而没有文凭和知识的人,永远被隔绝在特定的机会之外。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挣扎着爬出来,并且付出更多的代价。

尽管读书无用论的现实基础正在逐渐消失,但是其心理基础却并没有。毕竟,从心理上来说,失败者们迫切地需要读书无用论,而我们的历史传统和部分现实又能够证明这一点。在相当的时间内,读书无用论还会时不时地出来扰乱视听。值得担心的是,受到这种观点影响的底层们,如果不读书,他们凭什么改变自己的命运?

分享到:

最新心理文章如何出现在这里

今天,我来当小编!我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