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心友网在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会员入口

注册/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心友网在线 > 心理文章

2015/8/31 14:44:58  浏览量:1009次

心理导读:


我们常常说“无知者无畏”,乍一看,无知好像真的与无畏存在着逻辑关系,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之所以不怕,正是因为牛犊对老虎战斗力的无知;对应于人类社会,有些愣头青因为对他人和社会无知,也往往表现出一些所谓的英勇无畏。这当然不见得是坏事,本文也无意做价值判断,但是对于经过心理分析训练的人来说,必须得看到“因为无知,所以无畏”这一论断得以成立的心理前提:一个人对于世界有安全感。

也就是说,只有在一个人对于世界有安全感的前提下对世界的风险的无知,他才可能表现出所谓的英勇无畏。

一个人对于世界有安全感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一个人在心理上预设世界是安全的,没有风险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能够充分地暴露自己,勇敢地去按照自身的意愿行事。

那么,如果取消这一前提,一个人如果对世界缺乏安全感,有的只是恐惧、焦虑,在这种情况下的“无知”,还能逻辑地推导出“无畏”吗?

显然不行。

如果取消了这一前提,我们只能遗憾地表示:因为无知,所以痛苦。

这里的“知”,包含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和理论;第二,是一种理性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延续,很大程度上的原因是因为缺乏某种特定的知识、理论以及理性能力。

我们先从心理问题的产生来看,很多心理问题得以发生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缺乏相应的认知,我们在心理上无法防御那些伤害我们的人和事。比如,在单位里不懂得新进员工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及他人的心理特点,在产生利益竞争时被别人暗算,感到受到伤害,这正是因为无知造成的。如果在入职之初就能够洞察到与某些人的竞争关系及其心理特点,心理上已经做好了防御,那么完全可以技术性地规避后来的伤害,哪怕在利益上受损,心理上也不会受到很大的打击。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一个在智力上是可知的,那么在心理上它就是可控的,可控的东西伤害不了我们。

所以,往小了说,懂得一些社会游戏规则和人心规律,能够帮助我们防御心理上的很多伤害,从而防止心理问题的发生;往大了说,能够洞察社会演进的内在机制,把握天下大势,不仅能够帮助我们防御心理上的伤害,更能够远祸晋身。

我记得,一位历史学家在文革受到冲击,表现出惊人的淡定时说:“我是研究历史的,什么没见过?”这正是对于社会历史的丰富认知对于心理伤害的一种防御。

可能会有人抬杠:我听过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是因为,那些所谓的道理,并不是对世界真相的描述,恰恰相反,是对世界的戏剧化的夸张描述,是幻象而不是真相,这无法让我们在智力上把握这个世界,更不用谈如何防御。喝了那么多鸡汤,当然过不好这一生。

从心理问题的延续来看,很多被心理问题困扰的人存在这种情况:懂一点心理分析,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的根源在于某种心理保护,但是仍然无法突破,所以始终被心理问题所折磨。

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哪怕澄清了心理问题之后,仍然无法打破心理保护?

一方面,仅仅是头脑上的知道,但是却无法得到心理体验的支撑,在心理上他无法真正相信自己头脑判断;

另一方面,回到心理保护概念本身,心理保护尽管是饮鸩止渴,但是它毕竟能够发挥保护的功能,打破这种保护,不可避免地会体验到一种冲击心理结构的恐惧或焦虑。从这个意义上,不能打破是因为不愿打破,在心理上,他仍然需要这种心理保护所提供的安全感。

也就是说,因为你需要心理保护,所以你很难发自内心地想要打破它。加之理性能力弱,没法真正地相信自己的理性的判断。于是,心理保护仍然像一个幽灵一样挥之不去。

借助一个例子说明一下,所谓的被迫害妄想症患者,在心理上,他们对于世界是有一个预设的,即:全世界的人都要害他。

但是如果他的理性能力足够强大,他自己能够澄清“全世界的人都要害他”完全是不成立的,并且完全对自己的判断有信心,那么他自然很容易斩断“恐惧——防御”的心理链条,症状可以很容易地消失。

说到底,人还是一种心理动物,宁可相信自己狭隘的心理体验,也不愿意相信头脑给出的判断。可以这样说,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是一个经验主义者,那么他必然在多大程度上是一个心理动物。

打破这种对自身狭隘心理体验(也就是自身的经验)的依赖,必须得提高理性能力,并建立对自身理性的信心。只要有过几次超越经验,根据理性判断行动的体验,这种体验就能冲击到心理结构,慢慢地树立起信心

我们之所以被某些心理问题困扰,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被某种狭隘的经验所困扰。这种狭隘的经验,本质上就是一种心理幻象,一旦我们用理性澄清这种幻象,我们的心理症状就消失了。

这句话,值得每个人好好消化。


分享到:

最新心理文章如何出现在这里

今天,我来当小编!我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