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心友网在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会员入口

注册/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心友网在线 > 心理文章

2016/6/13 10:32:46  浏览量:2531次

心理导读:

一、妈妈对于一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很多人都不记得三岁前发生的事情,所以三岁之前那段时光对一个人来说不重要吗?当然不是,因为一个人在三岁以前,已经形成了关于“自我”的概念。

三岁以前的经历,对一个人影响甚远,这些经历深深沉积于一个人的内在,甚至能够驱动人们余生的感觉和行为。若一个人的自我在童年早期阶段受到损害,这个人可能终身在情绪上都会有些问题。

而一个人三岁前的经历,和母亲关系密切。

斯霍勒博士,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精神病学和生物行为学院教授,他是目前世界上“依恋关系理论”的先驱,被誉为美国的鲍尔比(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比最先提出了“依恋关系理论”。)斯霍勒博士是最早将先进脑科学运用在发展神经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的专家。

斯霍勒博士说,婴儿出生时已经有一套情绪机制的基础了,但是婴儿并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他们需要依靠抚养者(多数情况下是母亲)去教导他们如何管理这些情绪。

刚出生的婴儿没有关于“自我”的感知。至少在生命最初六个月,婴儿感觉自己和母亲是一体的,他们不能准确的感觉到自己和母亲的界限。所以母亲的情绪会很容易的影响到自己的孩子。

◆  ◆  ◆  ◆

在安全依恋关系中,母亲会从情绪上顺应孩子。当婴儿哭泣的时候,母亲几乎不会去思考“应该怎么做”,她只是感觉到一种无意识的、情绪上的冲动想要去安抚自己的孩子。直觉会告诉她,孩子是饿了,尿尿了,或者是困了。母亲和自己孩子的沟通,不是通过语言,而是通过肢体、表情、声音、触觉等和孩子沟通。这种沟通不仅仅发生在婴儿和母亲的思想中,它发生在两者的身体上。

孩子是通过情绪将自己的内在节律传达给母亲。当两个人能够匹配他们的状态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共情的感觉,这是一种连接的感觉,一种“有人可以和我共鸣”的感觉。

一个人生命之初,他的情绪就像一片混沌的海洋,通过与母亲的互动,孩子一次次参考母亲如何帮助他管理情绪,在无意识中学会了母亲的情绪管理方法。一个孩子哭泣的时候,母亲可能会无数次的去安抚他,直到有一天,孩子可以自己停止哭泣,那时他已经成功地将“母亲的安抚”内化成了自己的能力。当婴儿将母亲的形象内化到自己的内在以后,即便独处,也能够感觉到爱和安全感。

当孩子意识到他能够感觉到自己的情绪并且能够调节它,而不是尖叫着让别人帮忙调节的时候,他就和母亲有了界限,他会认识到自己并不是母亲的附属物。当一个婴儿开始能够“管理”自己情绪的时候,他的“自我”就渐渐开始形成。

但母亲不仅仅只是做孩子情绪管理的“模范”。在孩子出生后第一年,母亲与孩子的互动塑造着脑部更高级的管理区域。人的大脑在出生后两年会飞速发展,这一时期大脑神经元会成倍增加,并且形成自己特定的基础结构,这些结构是孩子未来各种能力的基础。孩子和母亲之间的互动、交流,情感的连接,也在为孩子塑造大脑的神经连接。

那么如果母亲不能回应或者不会回应孩子的情绪时,又会发生什么?

孩子将学会不舒服时没有人会来安抚他,恐惧的感觉会蔓延,他会感到世界非常可怕。在自我形成之初,这对他的影响非常大,没人教他如何管理情绪,如果他不能“像妈妈一样”管理情绪,他会觉得痛苦,这是发展性创伤的根源。

患有抑郁症的母亲可能很难解读别人的面部表情,尤其是婴儿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他们会忽略孩子的渴求。如果母亲是一个情绪化的人,很焦虑,或者很冷漠,或者时而对孩子很好时而又不顾孩子感受,孩子将会觉得未来非常不可预测,也不安全。

母亲在孩子生命之初与孩子共建的情绪互动,为孩子之后的情绪管理提供了基础。情绪管理意味着一个人能够自由的感觉到自己的情绪,而不会受到别的情绪阻碍,一个人可以享受自己的情绪,可以在情绪之上去驾驭它。所以,“情绪管理”功能良好的人不会被情绪淹没,或者感到极度痛苦或恐惧。如果不能,则可能遭受情绪管理失调,这是一种内部的混乱。

◆  ◆  ◆  ◆

二、“静止脸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静止脸实验。他让一个母亲先和孩子互动,孩子非常开心,积极响应。然后让母亲再换成一个没有表情的脸,无论孩子怎样做,母亲都一直面无表亲。

以下是实验截图:

1、实验之初,母亲与孩子正常互动,孩子很开心。

2、静止脸实验开始,母亲面无表情。孩子已经发现不对劲,开始想办法引起母亲注意。

3、孩子继续尝试让母亲与自己互动,但是母亲仍然面无表情。

4、最后孩子开始崩溃哭泣。

当我看这个实验进行的时候,几乎是屏住呼吸的,直到母亲最终开始回应孩子,我才松了口气。可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不仅仅是松了口气,在母亲对他毫无反应的这段时间,他的心跳加速,体内压力激素增加,如果持续下去,他大脑关键部位的细胞可能死亡。

婴儿一开始会持续尝试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他们会不断的重复这一个过程,失败了以后会走开,感到悲伤,无可奈何,然后他们又会从头再来一次。

一次又一次尝试,失败,失败,再尝试。那些常常被忽略甚至被虐待的孩子,他们会开始形成自我安抚的行为——比如吃手指,抓自己,然后不再理睬父母。但还有一些婴儿可能会变得特别沮丧以至于他们根本没办法安慰自己,比如在孤儿院的一些婴儿,虽然吃饭穿衣都有人照料,但是没人和他们说话、玩耍,也没人安抚他们,这些孩子发育特别迟缓,甚至可能死忘。

◆  ◆  ◆  ◆

“婴儿和所有人类一样,天生需要与他人互动、当我在八十年代第一次做这个实验的时候,都不知道与他人连接对孩子来说有多重要,也不知道当婴儿不能与他人连接的时候,消极影响又有多大。”埃德·特洛尼克教授说。

现在很多家庭是父母双方都要工作,亲自照料孩子的时间很少,或者即便照料孩子,也很难耐心的回应孩子的需求。往往父母因为压力过大,自己也十分焦虑、抑郁、冷漠,这种情绪会对新生婴儿影响很大,他们可能会形成不安全的依恋关系,也可能会在体内积许多负面情绪,无法管理。当然,最严重的状况,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大脑发育。

不过好消息是,那些成长于忽略环境甚至虐待环境的孩子,如果能进入一个充满爱和支持的环境中,他们的大脑也可能变得积极和健康。

*注:题目提到母亲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是因为通常情况下照顾孩子的是母亲,给予孩子母乳的是母亲,母亲和自己孩子有比其他人更好的先天连接。但是现在家庭中照顾孩子的可能已经不完全是母亲了,那么照料孩子的人的情绪对孩子都会有影响。如果希望孩子在关键发育阶段发展出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基础,孩子的所有照顾者都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分享到:

最新心理文章如何出现在这里

今天,我来当小编!我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