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心友网在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会员入口

注册/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心友网在线 > 心理文章

2016/11/7 17:11:40  浏览量:2611次

心理导读:

考试焦虑是中小学生长期存在的普遍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业和身心的发展,也导致了很多学生与理想的高中或大学失之交臂。但是到目前,仍没有在短期内彻底解决考试焦虑的方法,只能是缓解其程度,不能根除。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从解释潜意识心理活动入手,找到学生考试焦虑的根本原因——过敏的条件性情绪反应,为彻底解决考试焦虑提供了一个高效的方法和途径。目前,从对学生大面积干预的效果来看,结果喜人,而且此方法易被教师和家长掌握,更利于推广和提高学生的整体身心素质。 

一、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潜意识观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是辽宁师范大学金洪源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历经20年,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一套系统的心理干预技术。该技术强调干预和改进人的潜意识心理活动。潜意识概念最早由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但他认为原始的本能和欲望是潜意识的本质的观点是不科学的。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在大量实践研究基础上,对潜意识概念作了重新解释。它认为,人的潜意识心理活动包括意识不到的和意识到了但控制不了的两类心理活动。前者和弗洛伊德的概念是一致的;后者是对原有概念的发展,如“演讲紧张、考试焦虑、面试紧张”等现象均属于此,即意识到不应该紧张,但就是控制不了。 

在2008年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上,金洪源教授报告了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体系及其潜意识观。他认为:“几乎所有的心理障碍、天才学习状态、灵感状态都是潜意识的心理活动;几乎所有的潜意识心理活动都是以条件性情绪反应为核心因素的;条件性情绪反应都是后天建立的,容易建立和消除,所以心理障碍都是容易解决的。”

(二)知识分类观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将知识分为三类,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事实性知识。一般书本上呈现的常识、公理、定理、规律、概念等都属于此类。比如“月亮是地球的卫星”“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办”的知识,对学生而言就是习得的学科解题能力及其运用。比如学生要写一篇话题作文,先审题,找到话题立意,再围绕立意构思自己的文章结构,然后书写。 

策略性知识是指个体调控、指导、解决自己大脑内部记忆、思维等活动的“怎么办”的知识。比如学生在解数学工程问题时得出的答案是负值,学生监控自己,答案应该是正值,现在是负值则肯定有问题,要重新检查解题过程或者重新审题。  其中,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都是“怎么办”的知识,前者对外解决问题,后者对内监控调节思维方向,大脑中有什么样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就表现为哪方面的能力。

(三)思维和情绪的关系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研发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在思维过程中,情绪往往会影响知识的检索方向,即积极情绪引导积极思维、消极情绪引导消极思维。同样,情绪引导的思维结果往往又会反过来影响情绪,即积极思维会让积极情绪更积极,消极思维会让消极情绪更消极。由此,在心理活动中不断循环放大,从而促进或者制约人的正常心理活动。比如,学生在上自己喜欢的课程时,情绪积极,注意力集中,学习效果好,课后做题正确率高,情绪就会更积极,更想学好这门课;相反,上自己不喜欢的课时,情绪消极,经常分心,学习效果差,课后做题错误率高甚至不会,心情就会更糟糕,更想逃避上这门课。

二、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元认知的认识,超越了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弗拉威尔的概念。它认为,元认知不仅是对认知过程的认知,还包括对自身潜意识心理活动、情绪情感的认知、调节和指导。如果学生能对自身的潜意识心理活动、情绪情感、思维过程进行有效的调节、监控和指导,那么学生不仅在应对考试焦虑上,而且在学科学习、优秀人格培养、心理健康成长上都将取得长足发展。 

1. 教会学生用SER理论分析自身考试焦虑形成的原因 

教师和家长理解掌握了SER理论之后,也要教会学生掌握。教师可以给全班学生集体授课,讲解原理并探讨。另外,学生掌握之后还可以分析和处理自身其他的潜意识心理问题,比如发言紧张、学科厌学等。 

2. 教会学生设计正确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可以归结为一系列 “如果……那么……”的反应式。比如学生在考试时遇到一道应用题(S),首先认真读题(R);如果读懂了题目意思(S),那么就进行计算,如果没有读懂(S’),那么就分析是什么原因让我没有读懂(R’);如果找到了没读懂题的原因,是因为题中似乎缺乏了一个应该给的条件(S),那么就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R);如果想到了这是难题的一种,故意将某一个必须条件隐藏在题中(S),那么就再读题中的每一句话,从中找到隐藏的条件(R);如果还没有找到(S),那么就先放弃,一念放下,情绪不波动,继续做后面的题(R)…… 

教师和家长不仅要给学生设计正确的程序性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自行设计,并且不断去实践和锻炼。比如解完一道题放不下,解后面的题还想它,可以设计为:这种瞎担心是自己情绪波动罢了,没有任何意义,让它走开!所要做的就是深呼吸,让情绪平静下来,继续前进!

3. 教会学生运用放松训练技术来提升自己的考试焦虑应对能力 

教师应当为每位考试焦虑的学生进行不少于五次,每次不超过半小时的放松训练,严格按照上文提到的操作过程进行。不仅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放松训练,还要录制标准的放松训练录音,让学生课后反复练习并能自我学习,最终实现自我放松,以便升学考试前可以自我调节。 

4. 教会学生一些元认知小策略(正确的策略性知识) 

(1)深呼吸。考场上感到紧张时,通过深呼吸调节,并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和鼓励。 

(2)积极暗示。我相信自己,我已做好了充分的复习,以平常心对待就行了。 

(3)心理冥想。在考场等待考试时,可以闭上眼睛,想象着你喜欢的风景,让心情放松、平静,以此抵消考场环境的压抑紧张氛围。 

(4)小程序放松。考试过程中情绪波动较大时,身体哪里发抖就绷紧那里的肌肉,默数20秒,然后放松,再做深呼吸和自我暗示。 

(5)一念放下。遇到难题,一念放下,先做后面的,有时间回头再做它。听到别人翻卷子,无所谓,一念放下,自己按照自己的速度认真答题就好。监考老师在你身边,你也一念放下,不在乎,只要认真答题就行,他又不是监督你一个人。 

(6)加强体育锻炼。考试前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临考期间的精神紧张,提高学习效率。 

(7)墨菲定律。有可能出错的事情就会出错。即担心自己考不好的学生越容易考不好。唯有放松心灵才可能有所突破。 

(8)华伦达效应。你越想怎么样,反而越不容易怎么样。不要期望自己在考试中要如何如何,只要认真考试,答好试卷就行。

分享到:

最新心理文章如何出现在这里

今天,我来当小编!我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