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心友网在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饮食障碍(feeding disorders),包括厌食,贪食,偏食等,以神经性厌食较多见。引起神经性厌食的因素很多,有社会文化因素,如以苗条为美的社会文化习俗,以10~20岁女性多见。也有忧郁社会环境改变造成的,多发生于儿童,如儿童入托进幼稚园等。还有精神动力因素及生理因素的干扰。也有人热内丘脑下部机能障碍引起的神经内分泌中枢功能失调时神经性厌食的基础。
饮食行为的障碍有主动进食行为的增加或减少、吞咽困难、恶心、呕吐、进食对象的异常等。
要求饮食并伴食欲亢进,见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亦见于躁狂症和麻痹痴呆(这时称为贪食)。神经性贪食症是一种发作性的、无法自己控制的大量进食。平时食量正常者突然一次大量饮食,称为暴食,见于精神分裂症。周期性地不可遏止地狂饮,称为间发性酒狂,见于慢性酒精中毒。拒食见于严重的食欲不振,更多见于精神障碍,如抑郁症、意识有障碍者、受幻觉(如幻听命令病人不要进食)、妄想(如被害妄想,相信饮食中有毒)支配的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等)。神经性厌食的患者其实有食欲,但却拒绝进食。以不属食物的东西为食,称为异食癖,见于某些寄生虫病、精神分裂症等。
漾奶表现为喂奶后有少量奶液反流到口中,见于半岁以内的婴儿,多因贲门松弛,喂奶方法不当,将气体吸入胃中所致。改进喂奶方法即可纠正(抱起婴儿,使呈半坐位哺喂、喂后轻轻拍背,使吞入的空气溢出)。反刍是进食后经过一段短时间,下颌和咽部肌肉运动加强,使胃内容物一口一口返回口中再经咀嚼吞咽的现象,多见于婴幼儿,一般出生半年后发病,患儿似从中得到乐趣,少见。常伴精神状态异常、重度营养不良或体格发育落后,经精心护理可愈。
吞咽困难包括胸骨后不同部位的梗塞感,食物难以通过食管,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呛咳等。见于口腔、咽喉炎症,食管肿瘤、狭窄,憩室溃疡、异物、先天畸形,纵隔肿瘤等压迫食管,食管贲门失弛缓症,延髓麻痹,癔病(癔病球)等。仔细检查分析后不难鉴别。
恶心是想吐的感觉,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但亦可单独发生。呕吐指胃内容物从口腔返出,常随恶心发生,但颅内压增高时表现喷射性呕吐,呕吐前无恶心,这见于脑占位性病变(肿瘤、寄生虫、血肿),脑积水,脑血管意外,脑炎,脑膜炎等。恶心呕吐发生机理相同,可分为中枢性及反射性两类。中枢性者见于精神因素影响(情绪波动、精神过度紧张、令人厌恶的景象或气味)颅内压增高(如前述),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酸中毒、尿毒症、早期妊娠、甲状腺危象、艾迪生氏病危象等),药物(去水吗啡、大剂量吐根碱或锑剂等)影响,全身性感染等。反射性者系各种因素作用于身体器官引起,如胃肠道受药物(水杨酸、磺胺、吐根碱、锑剂等)、化学物质(强酸、强碱、升汞、煤酚等)、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等)毒素刺激,腹腔内脏炎症,心脏病变(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周围感觉器官病变(晕动病、梅尼埃尔氏综合征、剧咳等刺激咽部、外伤引起剧痛)等。对恶心呕吐,除处理原发疾病外,必要时可用镇静药、镇痛药、安眠药、颠茄类、麻醉药和缓和对胃部刺激的药物(如氯丙嗪、苯海拉明、普鲁卡因)控制症状。维生素B6用于妊娠呕吐。
神经性贪食症
神经性贪食症这是进食障碍的两大主要综合征之一,是一种反复出现的发作性暴食,并有过分控制体重的观念为特征的综合征。神经性贪食症以反复发作性暴食和强烈的控制体重的愿望为特征,为防止暴食对体重的影响患者采用各种措施,如呕吐、导泻、增加活动量等,致使体重反低于正常范围。神经性贪食症多见于年轻女性。据报道,该症女性患病率约为1%~3%。男性患病率大约为女性的1/10。世界各地患病率相似。该症常在青少年后期或成年早期起病,可持续数年。多为慢性或周期性病程。
责任编辑:李佳
心友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