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心友网在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在与同伴相处的过程中,有些幼儿往往会呈现出不利于与群体和个体建立和维持良好持久关系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果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则可能影响到幼儿人格的健全发展,致使幼儿难以适应社会和集体。现结合幼儿同伴关系不良的三种类型,来谈一谈教师应如何帮助和引导幼儿与群体和个体建立良好持久的同伴关系。
【示例】课间喝水时,幼儿按顺序去拿茶杯喝水。这时,大F突然用力将前面的幼儿推开,自己上去拿茶杯了。被推倒的小O去告诉了老师。教师批评大F,他却满不在乎。在户外活动时,大F转到正在玩跳绳的小O身后,一把将他推倒在地。
【对策】对于这类幼儿,教师应训练他们的分享、合作等亲社会行为。比如,教师引导其他幼儿和大F玩“蚂蚁运粮”的游戏,使大F明白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成功完成“运粮”的任务。当幼儿在冲突情境中自觉地利用亲社会行为解决了冲突时,教师应及时予以表扬,强化这一行为。这样做一方面能使幼儿继续采用这种方式解决冲突,减少攻击行为:另一方面又为其他幼儿树立了解决冲突的榜样,当其他幼儿在面临类似情境时,就能按教师认可的榜样行为来解决冲突。
责任编辑:李佳
心友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