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梅兰情结
从我迈出学习心理学的第一步,便带着一份渴望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我非常清晰的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
第一次听到“梅兰”,是在前年十月的音乐团体课程中,之后在音乐群,又时常会听到学长们畅谈“梅兰”的体验:“出生”、“墓志铭”、“亲密关系”、“内在自我”------,我被这些主题如此强烈的地吸引着我,感受这些与那个想要探究自己的我是多么的契合!加之对音乐团体的魅力已有领略,于是从那时起便对“梅兰”心生渴望了!那日在刘老师的小组里,偶尔谈起了梅兰,不曾想这么快就可以在工作坊体验了!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风和日丽,春意正浓!我运动了一些资源安排好后方,进入了工作坊。走进活动室的瞬间,眼前顿时一亮:地面已经铺好温暖的红地毯,地毯边缘摆放了一圈柔软的坐垫,两侧垂地的纱帘更增加一份安全感,而且在东西侧墙角和正中竟然摆放了梅枝、菊花和君子兰!“好雅致、好温馨的氛围!”心中暗暗赞叹!工作坊未开,便已拥有了一份美丽的心情。
第一节:品竹——体验出生:
画面是一幅茂密的郁郁葱葱的竹林
(音乐意象):
“音乐中我仿佛像个小鱼儿游曳在母亲的子宫中,摇头摆尾,自由自在------一阵紧张的音乐,我跟随引导进入了狭长、漆黑的产道,被挤压着,又在很努力地向上爬啊爬,感觉产道好长好黑,但我知道那个尽头是光明的世界,我努力地艰难的爬到产道的出口时,却停下来了,我似乎不敢这么快去面对这未知的世界,这里面更安全,我需要先探寻一下外面的世界,于是我探出半个身子向外张望,寻找一个动力,一个理由让我离开母亲的保护--------就在这时,‘出来’!出生令已下,正在犹豫探寻中的我像被强行地从妈妈的身体里面拽出来,再也回不去!我有点无措的张望着这个陌生的世界,但是我看到的世界似乎是宁静祥和的,眼前竟是一片茂密的竹林——原来我出生在竹林边!”
于是,我发现:总是在关键的时候我会犹疑不定,这是我的一个模式,而且它的根源最早来自这里。当我被迫进入事件中的时候,会发现做起来其实是轻松自在的,就像我犹豫探究地害怕出生,但是出生后看到的竟是一片茂密的竹林。。。。。。
人生的年轮:(意象)
“生那个点是圆心,周围是我的一圈一圈的年轮,前四十年,我的年轮都很深,在好多的点上都有一些厚重的故事,而在四十岁以后的年轮颜色越来越浅,平稳无太多的痕迹,直至最后消失——我知道,那是我人生的终点。跳出来看看,像一个幽灵一样从稍远的地方看我的所有的人生年轮,感觉前半生凝重,后半生愉悦轻松,这时,星际间似乎有阳光照过来,照亮了我人生的年轮,那个画面显得如此地迷幻和美丽。。。。。。”
我的墓志铭(意象):
“我在我的墓穴里静静地躺着,前面有墓碑,上面刻着一个字,字刻得很深、很大,但是当我想辨认上面写的什么字,却发现看不懂,像是一种看不懂的蛮文!墓前,站着我的儿子和老公,他们对墓碑后面的我说:“你这一生不会享受生活,抱怨太多了,快乐太少了。”
是啊,墓前站着的是我潜意识里最重要的两个人,他们给我说“抱怨太多而快乐太少”,是啊,为什么呢?快乐太少了,一定是有什么东西让我抱着不放手,那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第二节:惜兰
躺在“妈妈”的怀里,在柔情万般的音乐里,我竟似找到了儿时的摇篮,在母亲的怀抱,看到母亲白皙的脸庞和丰满的乳房,我依偎着--------,我真的看到母亲,她离我这么近,可以感到她的呼吸,她的体温,面容如此的慈祥、可亲,真的有过这种情景么?!我享受这种美好的感觉,又委屈又心痛又难过,母亲已去了,我曾怨曾恨又曾怜的母亲去了,真想趴在地上大哭一场,哭出我的委屈,哭出我的怨恨,哭出我对母亲所有复杂的情感!
背对妈妈,我渐渐感到了内心的力量,我已能够脱开妈妈的怀抱,我渐渐地长大了!力量感由内而外生长,再生长,我越来越大了!我感觉自己有力量,有能量去面对一切的困难和压力。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我学会了自立,学会了面对孤独!
当我面对“兰花妈妈”的时候,泪水情不自禁又一次奔腾,之后向‘妈妈’倾诉衷肠,诉说我的委屈我的思念我的祈盼。。。。。。当揩干泪水端起那杯“奶”默默地思索着,慢慢地“自我喂养”着,妈妈的音容笑貌再次浮现眼前,感觉妈妈是如此地亲切,如此的贴近,如此的温暖,似乎一瞬间曾经有的一切怨愤和委屈都不复存在,许多年来心底里积郁的情结放下了,内心充满了温暖、喜悦和感激!
因为总觉得自己没有长大,
那我是否将自己对于母亲的期待投注到其他人的身上?我想起李中莹老师《爱上双人舞》中的一段话:“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孩子没有充分的在父母的爱里培养出自己的力量,去让自己完全独立的创造自己的人生,那么他一生的发展,都会以未曾成长的心态,会把对父母的期望和抱怨,需要和无奈,爱和憎恨,渴求和愤怒带进每一份自己的人际关系里,也包括爱情和婚姻关系”,细细想来,这许多年,一个未曾长大的我,把我对母亲的依赖,抱怨,需要,爱,委屈,怨恨带到了自己的每一分人际关系中,甚至会依赖于对方的“包容”,包容我未曾长大的“怪异思维”,我的“任马由缰”,包容我“不合规则”的行为!又总在无意识状态下触碰到别人,伤到别人时,还是要期待人家给我“包容”。于是我的生活中出现了两种人: 一种是能够包容我的为数不多的朋友,一种是出于对我的防御而远离我或是憎恶我的对手或敌人。。。。。。
至此,我似乎找到了多年来人际困扰的一个根源。。。。。。
第三节:咏梅
。。。。。。
第四节:赏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