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预约享9折还送300代金券

对咨询效果担保,效果不满意心友网先行赔付

11

您好,欢迎来到心友网在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心友网
  首页  个人简介   心理顾问  文章  课程  品牌课程 返回王爱平信息中心
当前位置:心友网 > 心理文章 >
  • 的咨询范围:
心理美文
 
我们为什么要陪孩子一起学习呢?
发表时间:2014/7/21 15:25:10 发表者:王爱平 (访问人数:1006次)
  • 近日,美国新泽西州36 岁的瑜伽爱好者劳拉将自己与女儿同练瑜伽的照片分享到网上,4 岁的小米妮要么惟妙惟肖地模仿妈妈的动作,要么以同样姿势趴在妈妈弓起的背上,要么盘腿坐在倒立的妈妈的腿上……母女温馨的场景引起了近百万网友的追棒。

    跟孩子一起滑雪、溜冰,一起学乐器,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验。家长跟孩子一起学习,不仅可以借此给自己一个重新学习的机会,在心理专家看来,家长直接参与到孩子的成长环节中,还是一个积极多元智能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能深切地体验孩子的感受,更容易共情孩子,这也是家长跟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建立高质量亲子关系的前提。

    感受孩子的感受


    “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说到自己跟孩子一起学古筝的感受,徐玲感触非常大。“在自己没有上手弹琴前,我总是责备孩子如此简单的指法还老出错。当我弹很简单的曲子快一年也很少有不出错的时候,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女儿的不容易。特别后悔自己没有从头跟女儿一起练琴,因为自己的不理解挫伤了女儿学琴的积极性。”

    类似徐玲的体验,很多家长都有共鸣。当孩子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时,家长更多的是指责孩子的短板;在孩子遇到困难想退缩的时候,家长更多地会单纯说教“选择了就要坚持”,而忽略孩子的感受。在南嘉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余智华看来,“当家长亲自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时,就能获得切身的体验,也能更深切地体验到孩子的感受,成为共情孩子的一个很好的起点。”如果家长缺乏感受,就容易道德说教,很难共情孩子。

    对于有些孩子在青春期会叛逆,余智华认为就是长期以来父母不了解孩子的感受,总是跟孩子讲大道理的缘故。

    建立高质量亲子关系的契机


    谈到父母参与孩子的学习,无论是心理咨询师余智华还是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副教授王异芳,都给予了肯定。在王异芳看来,父母参与孩子的学习,孩子会建立起公平感,如果家长只是在教室外聊天,孩子会觉得不公平。“家长卷入式地参与孩子的学习,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好像我们共同读一本书,我们两个都是有体验的,这种体验是可以交流的。对特别小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有意义的陪伴;对大一点的孩子来说,是心愿、感受的分享。”

    如果父母把跟孩子一起学习当作一种娱乐参与其中,余智华认为会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好的导向作用,“我可以参与到你的成长环节当中去,而且是非常有趣的。这种导向性对孩子来说就会很安全。因为父母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提供安全感,提供一个安全基地。”

    真正了解孩子和自己的窗口


    相较一些家长只是在教室外等候,孩子是学习的主体这种方式,家长跟孩子一起学习,还能让家长观察到孩子真正的兴趣点和潜在的智能。“因为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特点。同样一个项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体现出来的兴趣爱好也不太一样,所以父母参与进来,是了解孩子的兴趣发展点,了解孩子本身的潜质,比如音乐天赋、空间想象力、语言表达、身体协调、人际沟通等多元智能的很重要方法。”余智华说。很多时候,家长从老师那里听到的评价多是孩子考了多少分,是纯粹的智力,容易让我们忽略孩子其他方面智能的发展。

    另外,余智华认为,父母参与孩子的学习,可能会更区分得开是自己的兴趣还是孩子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当我们发现孩子的兴趣跟自己不一样,就不会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到孩子身上。就像王园,一年前,当她让儿子跟自己一起学打网球时,孩子总是提不起精神,“儿子说想踢足球,那就让老公陪他一起踢!”王园说现在儿子和老公一有时间就会在楼下的空地上踢足球,“儿子做了自己喜欢的事,老公既锻炼了身体也陪了孩子,一举多得。”

    一把双刃剑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王异芳认为,“如果父母做到中间放弃了,就没法要求孩子。所以家长在做决定的时候,要考虑自己的时间以及兴趣度能否坚持下来。如果是家长裹挟着孩子对一件事感兴趣,孩子可能会有‘你凭什么就不坚持’的想法,未来反而会被孩子当作反面教材。”如果家长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一起学习,王异芳建议家长可以跟孩子谈一下:“爸爸妈妈没有那么多时间,但我们也对这件事感兴趣,也想参与。你可以当我们的老师。”

    无论是家长亲自参与,还是家长陪同、孩子单独学习,在儿童教育专家小巫看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家长自己要热爱。就比如你想让孩子喜欢户外活动,家长首先自己要站起身来、走出门去。陪同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有效时间的长短。“跟孩子在一起就尽可能多地表达关爱和对孩子的理解、欣赏以及生命与生命在一起的相互珍爱吧。”余智华感慨道。(资料来源:心理月刊)

最新文章
[转] 是不是可以和心理咨询师做朋友? 2015/5/26 18:12:09
学习如何为人父母 2015/5/26 18:10:43
[转] 强势母亲对家庭的毁灭性 2015/5/26 18:09:48
一个人的亲密关系由谁决定 2015/5/26 18:07:19
【转】 青春期是孩子留给父母的最后机会 2015/5/26 18:06:25
查看全部文章
 
 咨询师信息
姓名:
资质:
证书编号:
单位:
职称:
 

预约咨询

备注:心理咨询行业性质需要来访者(心理困惑者)
提前预约, 提交心理困惑内容,才能安排咨询。
QQ咨询:
点击咨询 欢迎咨询
  • 擅长:
  • 简介:
查看完整简介
文章分类
经典问答(7篇)
个人随笔(11篇)
原创文章(6篇)
咨询心得(1篇)
心理美文(10篇)
两性婚姻(9篇)
职场心理(0篇)
其他(4篇)
案例分析(1篇)
其他文章推荐
 
提示:任何关于问题的建议都不能代替咨询师的面对面诊断,所有门诊时间仅供参考,最终以机构当日公布为准。网友,咨询师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关于心友网 | 联系我们 | 合作联盟 | 推荐机构 | 诚聘英才 | 内容管理声明/版权
心友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 晋ICP证2008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