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预约享9折还送300代金券

对咨询效果担保,效果不满意心友网先行赔付

11

您好,欢迎来到心友网在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心友网
  首页  个人简介   心理顾问  文章  课程  品牌课程 返回程广军信息中心
当前位置:心友网 > 心理文章 >
  • 的咨询范围:
其他
 
晋城心理咨询师程广军教您怎么“管理”孩子
发表时间:2014/9/6 9:35:07 发表者:程广军 (访问人数:1267次)
  •     一爱就乱,一管就死!用爱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才能感受到规则是爱的一部分;用惩罚的方式去给孩子规则,孩子感受到的是恨,而不是规则。

        这就是很多家长交流的一个重点——替代惩罚的方法。生活中“惩罚”已经成了很多家长最常用、最爱用的杀手锏了,的确很好用,也很省事,似乎身边所有的家长都是这么做的。

        那么,大家都认可的选择就一定是最科学的吗?当然不是,只是因为这是大家最无奈的选择,除了这“招”我们的确想不出什么好“招”了,这里要告诉您一些可以代替惩罚的好方法,供您参考。

    图片

        一、对于惩罚的认识
     

           1惩罚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拒、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

           2孩子在惩罚中会把精力分散到如何报复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不利于孩子发自内心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3惩罚作为一种行为是会被孩子效仿的,“以强欺弱”会成为他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

          4孩子受到的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可以抵消他们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己的错误;

           5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让他感到,在一个相互关心的亲子关系中,是没有惩罚的。
     

    图片 

        二、代替惩罚的技巧及案例参考:
     

          1转移注意力:把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助家长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适合:不太严重或者偶然性的问题。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随意拿货架上的商品。
    反例(家长):“你再乱拿,看你爸爸来了,怎么收拾你!”
    正例(家长):“宝贝,你来帮我挑三个最红的苹果吧!”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让孩子了解问题本身的影响。适合:行为的后果比较严重,需要及时予以纠正、明确态度的问题。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来跑去。
    反例(家长):“你太鲁莽了,晚上不许看电视!”
    正例(家长):“我不喜欢你这样!小孩在过道乱跑会干扰别人购物!”


           3表明你的期望:对于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并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待。适合:问题影响不大,属于主观上非故意的行为。

    案例:孩子把从家里带出去的玩具弄丢了。
    反例:“你怎么又把玩具弄丢了,以后不许你带玩具出去了!”
    正例:“我希望你能保管好自己的玩具,下次能让它和你一起回家!”

    图片

           4提供选择:提供给孩子合理的、且我们能接受的选择,给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强迫感。适合:行为相对顽固,但有可替代的选择的问题;也可以用于引导孩子开始某种行动的建议。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来跑去。
    反例(家长):“你再乱跑,我就不带你回家了!”
    正例(家长):“齐齐,别跑!给你个选择,你要么好好走,要么坐在购物车里,你来决定。”       

    案例:孩子在看电视不愿意洗澡。
    反例(家长):“赶紧洗澡,你再不过来,我就关电视了!”
    正例(家长):“你是愿意现在洗澡、一会儿讲两个故事听,还是现在看电视,洗澡后没时间讲故事。你来选吧!”

           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由于无知而导致的失误,需要补充孩子相关常识的事件。    

          适合:由于无知而导致的失误,需要补充孩子相关常识的事件

         案例:孩子用水彩笔画画时,把没盖笔帽的笔放在沙发上,染了一大片颜色。

         反例(家长):“你看看你干的好事,以后别用水彩笔了!”

         正例(家长):“看沙发都花了,以后用完笔就把笔帽盖起来,放在桌上!”  
     

        6、采取行动:对于反复建议多次的问题仍然没有改正,可以采取适当的行动。
     

         适合:相对严重的原则性问题,特别是“屡教不改”的问题,需表明正确的原则

         案例: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反复玩弄桌上的物品

         反例(家长):“你再不专心吃饭,就干脆别吃饭了!”

        正例(家长):“宝贝,专心吃饭!”,数次劝说未果,可以把桌上附近的东西拿远,说:“吃饭时候应该专心,吃完饭你可以随便玩这些东西。”
     

        7、 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适合:孩子存在一定的主观意识的行为,即“明知故犯”的行为,需要承担因此引起的后果  

           案例:孩子在都是油的餐桌上玩小汽车

           反例(家长):“别在上面玩,都是油!听见没!是不是要我没收才行!”

           正例(家长):“桌子上还有很多吃饭洒的汤和油,把小汽车都弄脏了,你要负责把它们洗干净!”

     图片
     

          三、针对特别顽固且不易改正的习惯,可以采取相对复杂的措施:结合案例分析理解:孩子晚上总想玩耍、说话,不愿意睡觉
     

           第一步: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如:坐在一起,问问孩子睡觉前都喜欢做什么?
     

           第二步: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如:告诉孩子妈妈每天上班很累,需要早点睡觉、得到休息。
     

           第三步: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

           一边讨论,一边将双方所有的想法逐一记录,让孩子有受尊重感和参与决定感,更利于提高孩子日后行动的主动性。

           如:(孩子)听三个故事、看会电视、翻跟头、十点睡觉……

           (家长)一个小时的游戏时间、九点上床后可以聊会天、九点半准备睡觉……
     

           第四步: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需要付诸行动。(家长也应给予适当的让步,会带动孩子主动的让步)

           如:分别在各自能接受的方法上“打勾”,不能接受或者想去掉的方法上“打叉”,在双方达成共识的方法上画“五角星” 
     

           第五步: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总结达成共识的意见,双方共同努力完成。

           如:我们都同意每天八点半到九点自由活动,可以讲两个故事、九点半睡觉(可以写在纸条上,贴在冰箱上)

    图片
     

        四、要点提示:

     

       1、当我们发生冲突时,不要把精力用于彼此的对抗,或者担心谁输谁赢。而是把能量和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寻找一种方法,让我们的个人需求都得到尊重;
     

       2、在气头上时,暂时不要开始“解决问题”,当自己足够冷静时再开始。再科学的语言技巧如果是叉腰瞪眼下说的都是不会有效果的;
     

        3、挑选建议时,不要评价“主意不好”、“那不行”,而是记录每个想法,让想法得到尊重;
     

        4、当一个计划执行一段时间后,贯彻不下去,可以选择回到老路,也可以选择再做计划;
     

        5、如果孩子不愿意坐下来商量解决问题,可以用便条方式表达我们的想法:(适合相对较大的孩子)
     

       “亲爱的**,我想听一听关于….的问题,你是怎么想的?你是不是觉得……,我觉得…..,请告诉我你有什么解决方法,我们都能接受。爱你的爸爸”  
     

        个人心得:惩罚原本是以让孩子改正问题为目的,却常常最终成为我们发泄自己情绪的借口,我们痛快了,可是孩子却受伤了。多一些对孩子的尊重、会多一份孩子对您的尊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最新文章
我院妇会举办关爱女性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2015/4/29 16:51:20
打开学生心灵之门——请用正确方式沟通 2015/4/29 16:48:24
晋城:神奇的“催眠”——走近心理咨询师程广军 2015/4/17 15:06:23
晋城心理咨询师程广军:成为一个自我接纳的人 2014/10/7 9:19:25
晋城心理咨询师程广军:让爱好变成职业 2014/10/7 9:11:11
查看全部文章
 
 咨询师信息
姓名:
资质:
证书编号:
单位:
职称:
 

预约咨询

备注:心理咨询行业性质需要来访者(心理困惑者)
提前预约, 提交心理困惑内容,才能安排咨询。
QQ咨询:
点击咨询 欢迎咨询
  • 擅长:
  • 简介:
查看完整简介
文章分类
经典问答(6篇)
个人随笔(12篇)
原创文章(3篇)
咨询心得(1篇)
心理美文(7篇)
两性婚姻(8篇)
职场心理(2篇)
其他(23篇)
其他文章推荐
晋城心理咨询师程广军:生活是杯...
4月13日张丽萍老师主讲《我与NLP...
 
提示:任何关于问题的建议都不能代替咨询师的面对面诊断,所有门诊时间仅供参考,最终以机构当日公布为准。网友,咨询师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关于心友网 | 联系我们 | 合作联盟 | 推荐机构 | 诚聘英才 | 内容管理声明/版权
心友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 晋ICP证2008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