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预约享9折还送300代金券

对咨询效果担保,效果不满意心友网先行赔付

11

您好,欢迎来到心友网在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心友网
  首页  个人简介   心理顾问  文章  课程  品牌课程 返回赵霞信息中心
当前位置:心友网 > 心理文章 >
  • 的咨询范围:
两性婚姻
 
太原心理咨询师赵霞:77个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二)
发表时间:2014/9/9 10:06:06 发表者:赵霞 (访问人数:1211次)
  •  21 学习要与生活联系起来———自我参照效应

        当信息与自己相关时,能够引起人更大的兴趣,记得也更扎实。父母要教孩子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需要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2 别束缚了孩子的创造力———心理定势

        孩子天生因为没有受到定势思维的束缚,往往具有高超的创造力。父母要保护孩子这种与生俱来的创造性思维,不要拿自己的观念和现成的答案去束缚孩子。

     

        23 使用多种感官来学习———感官协同效应

        在学习知识的时刻,如果同时使用多种感官,效率会大大提升。父母可以教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使用多种感官——用眼,用口,又用手,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4. 理性和感性思维不可偏废———左右脑开发

        人的左脑和右脑分别掌管理性和感性思维,两者不可偏废,而且它们互相促进。在生活中,父母可以教孩子一些游戏,从而促进孩子左右脑的协调发展,以获得更高的智力。

     

       25.避免孩子“心累”———心理疲劳

        为了避免孩子心理疲劳,父母需要减轻孩子的思想压力 ,培养孩子的学习节孩子的学习兴趣,调节孩子的身体状态。

    1        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孩子“减压”。

    2        父母还要尽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3        父母还要帮助孩子培养积极的心态。

     

        26.舒适的环境带来高效率———环境影响心理

        物理环境会影响人的心理,因此父母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舒适、有利于学习和身心健康的环境。

     

        27.留意孩子的情绪周期———情绪周期

        每个人的情绪波动都有周期,父母了解了孩子的情绪周期,可以更合理地安排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28. 培养孩子适应外界的能力———自适应效应

        孩子迟早要自己适应社会,父母如果对孩子的事情总是包办代替,就会剥夺孩子培养适应能力的机会。因此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父母要尽量让他自己做。

     

        29.对成就的渴望是宝贵的心理品质———成就动机

        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成就动机,让孩子主动地学习,主动地追求成功。

    1.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2.要让孩子对未来充满希望。

    3.培养孩子自我反省和负责的态度。

    4.给予孩子成功的经验。

      

        30.由奢入俭难———棘轮效应

        从小习惯了奢侈享受的孩子,长大后将难以应付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因此,从小陪养孩子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是很重要的。

     

          31.让孩子在选择中学会做决定 ———霍布森选择效应

           父母要想培养孩子成为有主见的人,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做选择和决定的机会。

     

          32.学会等待是人生重要一课———延迟满足

          孩子如果想要任何东西,父母都立刻满足,就无法使孩子学会忍耐,孩子就不懂得克制眼前的欲望,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33.学坏容易学好难———下坡容易定律

         孩子学好不容易,因而父母要提防孩子学坏的倾向,及时予以纠正;而在养成好的习惯和品质方面,则需要下相当的工夫。

     

         34.好榜样胜过千言万语———模仿效应

          具体的榜样要比抽象的道理对孩子来说更容易接受。因此父母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榜样供他们学习。

     

        35.应该随大流吗?———从众心理

          父母要教导孩子:别人有的东西自己不一定要有;别人做的事情也不因为人多就一定是对的。自己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36.名人的特殊影响———名人效应

           父母要为孩子选择值得学习的名人,同时要防止孩子受到某些名人的不良影响。

    1.    父母应该教会孩子辨证地看待名人,不能极端化。

    2.    父母还可以利用名人效应,使用名人的话语来“帮助”自己教育孩子,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7.孩子周围是什么人?———邻近效应

         邻近的人会对孩子产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影响,因此父母要留意孩子身边是什么人,并且和邻居处好关系。

        38. 道德感的培养———道德的自律与他律

         孩子的道德观念是逐渐形成的,父母要帮助孩子由此较低级的“道德他律”阶段,进入到比较高级的“道德自律”阶段。

         1岁:同情。

         2岁:安慰、初步分享。

         34岁:不能偷窃和撒谎。

         学龄阶段:基本的社会规范。

     图片

        39.学会分享———互惠原理

        父母要让孩子从小就明白,自私自利、不懂给予的人不会受到欢迎,父母要让孩子学会分享和给予。 

    1.父母要多营造平等的享用氛围,减轻孩子的“自我中心”倾向。

    2.成人的榜样,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3.父母还要用表扬和奖励来促使孩子学会分享。

    4.父母可以通过游戏和阅读来熏陶孩子。

     

        40.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自我宽恕心理

        人不容易看到自己的错误,总是本能地想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孩子更是如此。父母要培养孩子明辨是非,敢于认错的责任感。

     

        41.让孩子在角色扮演中学做人———角色认同效应

         父母可以创设情境,让孩子在游戏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让孩子学到有用的知识。

     

        42.“惯子如杀子“———权利欲的膨胀

        人的权利欲是无穷的,孩子也是如此。如果父母过于娇惯孩子,可能使孩子养成唯我独尊、自私骄横的个性,将来即危害社会,又危害自己。

     

        43.不要指望老师完全公平———马太效应

        学校里老师的行为不是父母能够完全左右的。即使老师忽视孩子,也要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并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

     

       44.对待异性的分寸———异性效应

        孩子到了青春期,异性相吸是很自然的现象。如果父母正确地引导,与异性的交往可以给孩子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

        1.“异性效应”可以使孩子和异性取长补短,丰富完善自己的个性。

        2.“异性效应”可以使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与活动效率。

        3.“异性效应”可以激励孩子奋发向上。

     

        45. 用体育运动塑造孩子性格———体育影响性格

         父母可以选择合适的 体育项目,来克服孩子性格上的缺点。

     

       46. 旁敲侧击与潜移默化———心理暗示

        在家庭教育中,如果有些话不好开口,父母可以采用心理暗示的方法,旁敲侧击或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47. 对孩子抱有积极的期待———皮格马利翁效应

         父母对孩子的积极的心理期待,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和勇气。但是父母也要注意不要给孩子过高的心理期待,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48. 怎样鼓励与禁止———强化心理效应

        奖励和惩罚可以用于强化孩子好的行为,弱化孩子不好的行为。这两种手段及时和适度,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49. 别用物质奖励孩子———德西定律

         父母一般不要的孩子进行物质上的奖励,因为物质奖励容易降低孩子对事情本来的兴趣,并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最新文章
让孩子在犯错中学会成长 2015/4/19 15:04:06
杨澜:别把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 2015/4/17 15:39:39
致家长的一封信 2014/11/18 17:31:25
太原心理咨询师赵霞:小心,别随便进入他人的生活 2014/10/29 15:06:09
太原心理咨询师赵霞:反思自己的问题集结 2014/10/29 14:54:05
查看全部文章
 
 咨询师信息
姓名:
资质:
证书编号:
单位:
职称:
 

预约咨询

备注:心理咨询行业性质需要来访者(心理困惑者)
提前预约, 提交心理困惑内容,才能安排咨询。
QQ咨询:
点击咨询 欢迎咨询
  • 擅长:
  • 简介:
查看完整简介
文章分类
经典问答(29篇)
个人随笔(22篇)
原创文章(5篇)
咨询心得(2篇)
心理美文(13篇)
两性婚姻(13篇)
职场心理(0篇)
其他(9篇)
其他文章推荐
山西太原心理咨询师赵霞称别把劲...
 
提示:任何关于问题的建议都不能代替咨询师的面对面诊断,所有门诊时间仅供参考,最终以机构当日公布为准。网友,咨询师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关于心友网 | 联系我们 | 合作联盟 | 推荐机构 | 诚聘英才 | 内容管理声明/版权
心友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 晋ICP证2008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