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学习要与生活联系起来———自我参照效应
当信息与自己相关时,能够引起人更大的兴趣,记得也更扎实。父母要教孩子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需要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2. 别束缚了孩子的创造力———心理定势
孩子天生因为没有受到定势思维的束缚,往往具有高超的创造力。父母要保护孩子这种与生俱来的创造性思维,不要拿自己的观念和现成的答案去束缚孩子。
23. 使用多种感官来学习———感官协同效应
在学习知识的时刻,如果同时使用多种感官,效率会大大提升。父母可以教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使用多种感官——用眼,用口,又用手,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4. 理性和感性思维不可偏废———左右脑开发
人的左脑和右脑分别掌管理性和感性思维,两者不可偏废,而且它们互相促进。在生活中,父母可以教孩子一些游戏,从而促进孩子左右脑的协调发展,以获得更高的智力。
25.避免孩子“心累”———心理疲劳
为了避免孩子心理疲劳,父母需要减轻孩子的思想压力 ,培养孩子的学习节孩子的学习兴趣,调节孩子的身体状态。
1. 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孩子“减压”。
2. 父母还要尽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3. 父母还要帮助孩子培养积极的心态。
26.舒适的环境带来高效率———环境影响心理
物理环境会影响人的心理,因此父母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舒适、有利于学习和身心健康的环境。
27.留意孩子的情绪周期———情绪周期
每个人的情绪波动都有周期,父母了解了孩子的情绪周期,可以更合理地安排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28. 培养孩子适应外界的能力———自适应效应
孩子迟早要自己适应社会,父母如果对孩子的事情总是包办代替,就会剥夺孩子培养适应能力的机会。因此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父母要尽量让他自己做。
29.对成就的渴望是宝贵的心理品质———成就动机
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成就动机,让孩子主动地学习,主动地追求成功。
1.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2.要让孩子对未来充满希望。
3.培养孩子自我反省和负责的态度。
4.给予孩子成功的经验。
30.由奢入俭难———棘轮效应
从小习惯了奢侈享受的孩子,长大后将难以应付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因此,从小陪养孩子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是很重要的。
31.让孩子在选择中学会做决定 ———霍布森选择效应
父母要想培养孩子成为有主见的人,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做选择和决定的机会。
32.学会等待是人生重要一课———延迟满足
孩子如果想要任何东西,父母都立刻满足,就无法使孩子学会忍耐,孩子就不懂得克制眼前的欲望,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33.学坏容易学好难———下坡容易定律
孩子学好不容易,因而父母要提防孩子学坏的倾向,及时予以纠正;而在养成好的习惯和品质方面,则需要下相当的工夫。
34.好榜样胜过千言万语———模仿效应
具体的榜样要比抽象的道理对孩子来说更容易接受。因此父母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榜样供他们学习。
35.应该随大流吗?———从众心理
父母要教导孩子:别人有的东西自己不一定要有;别人做的事情也不因为人多就一定是对的。自己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36.名人的特殊影响———名人效应
父母要为孩子选择值得学习的名人,同时要防止孩子受到某些名人的不良影响。
1. 父母应该教会孩子辨证地看待名人,不能极端化。
2. 父母还可以利用名人效应,使用名人的话语来“帮助”自己教育孩子,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7.孩子周围是什么人?———邻近效应
邻近的人会对孩子产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影响,因此父母要留意孩子身边是什么人,并且和邻居处好关系。
38. 道德感的培养———道德的自律与他律
孩子的道德观念是逐渐形成的,父母要帮助孩子由此较低级的“道德他律”阶段,进入到比较高级的“道德自律”阶段。
1岁:同情。
2岁:安慰、初步分享。
3、4岁:不能偷窃和撒谎。
学龄阶段:基本的社会规范。
39.学会分享———互惠原理
父母要让孩子从小就明白,自私自利、不懂给予的人不会受到欢迎,父母要让孩子学会分享和给予。
1.父母要多营造平等的享用氛围,减轻孩子的“自我中心”倾向。
2.成人的榜样,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3.父母还要用表扬和奖励来促使孩子学会分享。
4.父母可以通过游戏和阅读来熏陶孩子。
40.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自我宽恕心理
人不容易看到自己的错误,总是本能地想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孩子更是如此。父母要培养孩子明辨是非,敢于认错的责任感。
41.让孩子在角色扮演中学做人———角色认同效应
父母可以创设情境,让孩子在游戏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让孩子学到有用的知识。
42.“惯子如杀子“———权利欲的膨胀
人的权利欲是无穷的,孩子也是如此。如果父母过于娇惯孩子,可能使孩子养成唯我独尊、自私骄横的个性,将来即危害社会,又危害自己。
43.不要指望老师完全公平———马太效应
学校里老师的行为不是父母能够完全左右的。即使老师忽视孩子,也要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并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
44.对待异性的分寸———异性效应
孩子到了青春期,异性相吸是很自然的现象。如果父母正确地引导,与异性的交往可以给孩子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
1.“异性效应”可以使孩子和异性取长补短,丰富完善自己的个性。
2.“异性效应”可以使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与活动效率。
3.“异性效应”可以激励孩子奋发向上。
45. 用体育运动塑造孩子性格———体育影响性格
父母可以选择合适的 体育项目,来克服孩子性格上的缺点。
46. 旁敲侧击与潜移默化———心理暗示
在家庭教育中,如果有些话不好开口,父母可以采用心理暗示的方法,旁敲侧击或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47. 对孩子抱有积极的期待———皮格马利翁效应
父母对孩子的积极的心理期待,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和勇气。但是父母也要注意不要给孩子过高的心理期待,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48. 怎样鼓励与禁止———强化心理效应
奖励和惩罚可以用于强化孩子好的行为,弱化孩子不好的行为。这两种手段及时和适度,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49. 别用物质奖励孩子———德西定律
父母一般不要的孩子进行物质上的奖励,因为物质奖励容易降低孩子对事情本来的兴趣,并形成错误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