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个:限制孩子的某一个兴趣特长
比如说有的孩子人际关系好,但是学习一塌糊涂,反过来说,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好,但是人际交往一塌糊涂,孩子是想用成绩不好的方式来跟父母进行病理性的连接,意思是说,如果我有缺陷的话,你就可以乘虚而入,指责是,我全神贯注地注意你身上有没有什么缺陷,然后就攻进去,这就是家庭成员之间没有界限的表现,所以,指责是想进入另一人的世界,是家庭中未分化的表示,简单说,孩子如果有某项能力上的缺憾,就说明父母离他过近的一个表现,是父母的攻击性行为把孩子给无能化了。
第八个:家庭角色
这种在中国家庭中也比较常见,比如说,爸爸在家庭一直处于一种去世的状态,而妈妈呢,拥有这个家庭过多的权力,这个一方面是性别的认同感,一方面呢,也是用这种方式防止父亲在这个家庭中失控,爸爸的攻击性和侵略性要强一些,而妈妈呢,就算它再凶悍,也是具有母性的,所以,对家庭的伤害就会少很多。
第九个:隔代卷入
就是一个没有分化好的男人,跟一个没有分化好的女人结婚,然后有了一个孩子,这个家庭就有可能是一种很黏糊的关系,因为他们怕这种黏糊的关系带来的错乱,所以他们有意无意的邀请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来进入家庭,这就是关系入侵,这样子呢,就稀释家庭中父母跟孩子的关系,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家庭的特征,三代人像一锅粥那样的在煮着。有一次,我问了刘丹博士一个问题,我说能不能一句话说明结构式家庭治疗和系统式家庭治疗有什么区别,结构式家庭治疗非常强调,夫妻作为一个家庭的核心轴,不管怎么样,要把这个轴守稳、守清楚,只要是这个轴在,这个家庭的根基就没有问题,那么在中国的家庭,有很多是将这个轴的权力,拱手出让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这样,就有可能导致孩子的很多内心冲突,解决中国家庭问题的一个核心就是,巩固夫妻联盟,一起抵御“外敌”。单从这个角度来做,一个家庭也不会出太大的问题,我知道这样说,也会引起很多人的反感,因为很多老人退休后,他们的全部心思都砸在了孙子身上,如果我把他们这样做的潜意识用心给说破的话,我估计我会跟很多人形成不共戴天的关系,但是想一想,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我觉得还是值得的。
第十个:功利化的关系
这个意思就是,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你拥有了什么,比如说,你拥有了很多的才艺,你必须会弹钢琴我才爱你,或者说,你必须在社会上取得很多成就我才爱你,这种有条件的爱,反映在亲情中间的时候,尤其变得悲哀,如果家庭中的血缘之爱、亲情之爱被加入了这些功利性的东西的话,就很不知道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幸福是一种什么东西了,笼统的说,我对某个人功利性的爱,有条件的爱,是为了隔离我对他无条件的爱,人格没有成长好的人,在原生家庭没有分化好的人这种无条件的爱,会让他觉得恐慌,会让他觉得失去自己,所以,他需要用这种有条件的、可以外化的方式,来隔离跟另一个人亲密的关系,同样的,就是一种爱无能的状态。
在家庭关系中,如果爸爸妈妈在人格上有很多依赖,没有分化和独立的能力的话,孩子注定就损害了父母的利益,所以孩子就会生各种各样的身心疾病,最严重的就是精神分裂症,因为精神分裂症的永远都玩出家庭的了,也就是“相濡以沫”,在家里互相吐唾沫,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场景,真是感人至深啊,互相吐唾沫、残喘在生活,我相信,好的状态是相望于江湖。更加上一点,关系之间,如果你住的是一个独立的单元,而且隔音效果还比较好的话,这里就喻指分化得比较好的,那就是你晚上随便想唱什么,就唱什么,你快乐的程度跟他们没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