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家庭教育中,很多话语是父母们无意识说出的,但是作为父母的你知道吗,正是你的那句无意识话语,已经深深的伤害了孩子心灵,只是孩子没有表达而已。临汾心理咨询师景丽提醒父母们要记住:永远不要贬低你的孩子
你怎么老这样!
你总是这么笨,什么都做不好!
你又在浪费!
胆子这么小!
你跟我一点都不像!
能做更好的为什么不做更好!
为什么不考100分!
你看你房间乱成什么样!
怎么又在看电视!
……
爸爸妈妈们,在上面的话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了吗?
这些是不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对孩子说的话?
是不是经常指责和抱怨你的孩子,孩子怎么努力都觉得不够?
孩子在我们眼中,是不是这也不够好,那也不够优秀,总是达不到我们的要求和期望。
我都是为这孩子好啊!
现在不管教以后怎么得了!
我就是看他不顺眼!
他就是在跟我作对,不让我省心!
我担心他学习成绩!
我担心他的眼睛!
他总是让我觉得不满意!
看到他在玩我就觉得气愤!
……
这些又是不是你们的措辞?
我们害怕孩子做不好,害怕孩子比别人,害怕孩子学不会过好他的人生。
我们内心有深深的恐惧和不安,看见了吗?
因为小时候,我们的父母也是这样对待我们,所以我们认为这就是爱的方式以及责任。
可是我们不知道,我们整天唠唠叨叨的这些话,最终会变成一个个限制性信念输入孩子的大脑,影响孩子的一生,正如你现在总是觉得不顺心的人生一样。
拿我自己一件很小的事情为例吧。
从小到大父母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怎么那么没用!笨!什么都做不好!”
每次妈妈让我找东西,我找不到,她就会皱眉叹气,觉得这女儿不中用。所以我怕她让我找东西,因为会被骂。但是她又偏让我找,然后又抱怨,说我没用,这真是从小到大的一个阴影。
但是父母不觉得,他们不知道他们随意发泄出来的一句话对孩子心灵的影响。
长大后,每当我要做一件事情或一个决定,脑海里就会跳出一个信念:“我行吗?我真的能做好吗?我做得对吗?”对自己的能力深深的怀疑和不确定。
是的,当我们这样无觉知无止境地指责怨你的孩子,他们会变得自卑,觉得自己很笨,什么都不行。
孩子会变得自我价值感很低,经常觉得自己不值得拥有,不配得到好的东西。
当父母吵架时,他们的内心会有深深的罪恶感,觉得是自己不好,会自责会内疚。(别以为会内省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把别人的责任全部揽在自己身上,永远在为别人的需求活着,而忽略了自己。)
因为孩子对自己的父母是忠诚的,爸妈怎么看待孩子,孩子就会怎么看待自己,认为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有没有发现,当你抱怨孩子胆小时他就越来越胆小。
当你指责孩子学习成绩比不上邻家小孩时,他就对学习就越来越没有信心和兴趣。
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孩子从小到大你们对他种下了多少限制性信念的种子?
原本我们是想孩子能够变得更好,变成我们想让他变成的样子,结果却因为无知而对孩子埋下了一生的伤害。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能适应这个社会,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但是我们知道吗?完整不等于100分,完整等于让孩子做真实的自己。
没有一个孩子愿意变坏,如果父母允许他做自己,允许他犯错误,在错误中成长,允许他不完美,给多一点耐心让他慢慢改进,他会更有勇气和信心去探索自己的人生。
在《盖茨是这样培养的》一书中,老盖茨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教育孩子恪守的金玉良言告诉读者:"不管你做什么,永远不要贬低你的孩子。"
不要贬低你的孩子,不要随意拿你的孩子跟别家孩子比较,更不要把自己的恐惧投射在孩子身上。孩子带着神的纯净和丰盛而来,可父母给了孩子多少负面投射?
下一次,当孩子的为不能让你满意时,当怒火冲上脑袋无法自控时,在心里对自己大喊一声:“Stop!”
然后问自己,我是不是又要给孩子种限制性信念了?我现在发泄出去,自己口爽了,孩子的自信呢?
小时候父母是不是对我也是这么怒气冲天的?对我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是不是我内在的哪个伤口又在痛了?
父母想改变孩子的状态让自己安心,却不曾留意,当亲子关系出现困境时,父母处在无助、焦虑中时,首先要成长和蜕变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世界上多一个有觉知的父母,就会多一个幸福快乐的小孩。
真正爱的方式,不是高高在上地指手划脚口沫横飞,而是站在孩子的位置,蹲下身来,耐心地聆听,慢慢引导和支持,陪着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