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种种同性别角色相符合的行为,同父亲的影响密不可分。男孩向父亲观察、模仿男性的语言和行为,女孩则从父亲身上获得接纳、学习同异性交往的经验。
父爱的健全对于婚姻关系和孩子的心理健康都至关重要。父亲是榜样、是偶像、是孩子生活智慧的源泉。
父亲的爱和接纳赋予孩子价值感,使孩子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一个人。父爱与母爱相结合,给予孩子自信心和安全感,开发孩子的情商,在孩子成年之后能够顺利地得到他人的爱与接纳。在父爱母爱结合良好,即阴阳平衡的家庭里,母亲更多承担了哺育、照料、安抚的任务,父亲则承担了供给、保护、教养的任务。
问:怎样的情形算得上“父爱缺失”?
答:“缺失”不一定指离异单亲家庭。很多父爱缺失发生在婚姻完整的家庭,父亲把养育孩子的任务完全推给母亲,不参与养育的任何活动,很少和孩子一起共度时光,对孩子的态度也比较冷漠,甚至严厉乃至粗暴。
问:除了家庭原因,整个社会和教育体系是不是都对父爱缺失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答:由于女性的生理构造,母爱几乎是天然而成的,孕育、分娩与哺乳期的荷尔蒙分泌,给母爱的产生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父爱则发生于丈夫对妻子的爱情,在与婴儿的朝夕相处、悉心照料当中,逐渐建立并稳固起来。
做父母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人们需要大量的学习和自我提升才能成为合格的父母。很遗憾,我们的学校什么样的课程都有,却没有设立这门对人生、对社会都至关重要的课程。各种孕期班、营养课、早期开发讲座,几乎都是针对母亲的,大家似乎也都默认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养孩子是女人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