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问答 |
|
|
临汾心理咨询师胡钰解读孩子行为性撒谎的心理原因 |
发表时间:2014/10/6 9:57:22 发表者:胡钰 (访问人数:1159次) |
- 行为性撒谎
有些孩子习惯于一切玩具、食品都归自己所有。再加上有些父母不注意教育孩子“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回家”,导致孩子有时会悄悄地把自己喜欢的幼儿园或小朋友的玩具放入自己的口袋。当父母发现孩子有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时,孩子经常会编造一些谎言,如小朋友送的,或者是自己拾到的等。这种属于行为性撒谎,其表现比较严重,常常伴随偷拿和破坏等不良行为,对孩子自身成长的危害性比较大。这种类型的儿童与前面两种类型的儿童不同,他们的撒谎有明显的目的,并且是事先想好的,在他们看来撒谎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利益或满足。这种类型的撒谎因为对孩子成长的危害性非常大。
专家建议:
对于这种类型的谎言,若孩子说谎后没有被发现,或者被发现了但父母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纠正,或者被其他人揭穿后,父母因顾及颜面而袒护孩子等,都会助长孩子的说谎意识。聪明的父母应该不能让孩子的“阴谋”得逞,让他知道如果撒谎后会有非常严重的后果。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的撒谎是因为没有长大,不知好歹,而放任孩子任意所为,会使孩子养成撒谎的习惯,影响孩子自我意识以及性格的健康发展。
纠正孩子撒谎坏习惯的策略
有一位母亲说孩子如果撒谎,她将用剪刀剪去他的舌头。以后孩子似乎乖多了。在坐的一些人认为这也是一个不得已的办法。但是,一位教育专家则提出询问:“如果孩子真的撒谎了,你真会剪掉他的舌头吗?”这位母亲理直气壮地说:“哪能呢!你以为疯了吗?”教育专家反问道:“那么,你是在向孩子撒谎啦?”做家长的用谎言来教导孩子不要撒谎,这真是天大的笑话。但事实上,很多家长正是在不知不觉中教导孩子去撒谎。
现象一:小明的父亲是一位领导干部。一天,爸爸正在看录相,外面传来门铃声。爸爸让小明去开门,并教给他说:“爸爸不在家。”小明这样做了。但是,他迷惘地问爸爸:“你明明在家,为什么说不在呢?”爸爸笑笑说:“这部片子非常精彩,我不愿意别人打扰!”一次,两次,小明以为父母撒谎是一种应付的技巧,认为撒谎也不是什么大错误。因此,小明就从父亲那里学会了撒谎。
现象二: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常常为了诱导孩子做一件事,就轻易许诺,而事后就忘记了。孩子的希望落空了,他发觉父母在欺骗自己,在向自己撒谎。比如,妈妈嘱咐儿子,在奶奶家要听话。如果表现好,星期天带他去游乐园。星期天有许多家务要做,就把日期推后,而且一推再推,不了了之。孩子因为妈妈的诺言没有实现,感到失望,并因受骗而愤怒。
|
|
最新文章 |
|
|
|
|
|
咨询师信息 |
预约咨询 |
备注:心理咨询行业性质需要来访者(心理困惑者) |
提前预约, 提交心理困惑内容,才能安排咨询。 |
QQ咨询: |
 |
欢迎咨询 |
|
|
|
|
|
|
|
|
|
|
|
|
|
|
|
|
查看完整简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