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预约享9折还送300代金券

对咨询效果担保,效果不满意心友网先行赔付

11

您好,欢迎来到心友网在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心友网
  首页  个人简介   心理顾问  文章  课程  品牌课程 返回王志强信息中心
当前位置:心友网 > 心理文章 >
  • 的咨询范围:
心理美文
 
与孩子一起成长
发表时间:2015/9/21 18:27:33 发表者:王志强 (访问人数:1114次)
  • 父母教育孩子的王道,就是执着地栽培自己 鬼马书生尘封 2015-09-20 11:28 来自QQ空间日志 很多人在有了孩子之后,就把重心都放到了培养孩子上。然而,我们更需要去重视的是自身的成长。对孩子真正重要的,不是父母表面上做了什么,而是父母是怎样的人。育儿也是育己,只有不断的自我觉察、学习和实践,我们才会多一点淡定,少一点焦虑。多一些力量,少一些犹豫。 1为什么做父母的会这么累: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乏一个持久而深入的理解。猛然地意识到,赶紧管一下。看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就开始忧虑 孩子十年后的高考,十五年后的婚姻,以及二十年后的事业。而这个忧虑本身,就会毁掉孩子的未来,家长之所以忧虑,是因为一直在间歇性地关注孩子,孩子有问题,就多关注一些,没有明显地问题,便很少关注,。对孩子的教育缺乏一个宏观的掌控,对于该做什么,因此,对孩子未来发展怎么走,就缺少一份确信。不确信,就会慌张,那么,为什么许多父母没有确信和笃定呢? 许多妈妈,结束了读书的生涯,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达到了一阵表面上的圆满,便放弃了自我探索,生活遵循最安逸原则,看上去悠然自在,轻松洒脱,生活稳定,令人羡慕,其实,很多人生议题并没有完成,而是搁置在那里。打个比方,这很像成长的断崖。很多妈妈自认为选择了一条安逸的路,结果却被动地陷入烦恼的泥沼。到头来,付出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 当然,选择最安逸的生活状态,也不错误,不过,认识的问题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回避而逃离,派克在他的【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我们呢对现实地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妥协和谈判,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有的人过来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大多数人过了中年,就自认为地图完美无缺,世界观没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为神圣不可轻犯,对于新的信息和资源,他们没有多少兴趣,视乎已疲惫不堪,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人数,值到生命结束。 2孩子来到世上,让我们无处可逃: 我们的人生地图, 至少要通过三组关系来定位,分别是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如果我们不在绘制人生地图,那么,也有很多逃避的方法,最尖端的办法,就是不在退宿,并保持现状。 许多人不接纳自己,常常会自我否定和自我攻击,却放弃了内在探索,而选择和逃避和忍耐,面对人家关系中。不是去化解,而是把人际关系简化,有的只索性剩下亲人关系,在家人面前。就算任性为之,也很获得包容,对世界的看法,则保持不变,不再对世界产生好奇。 许多妈妈埋头于菜米油盐的生活,最大限度回避了这三组关系,派克的另一句话,说得简言意骇,规避问题和逃避问题痛苦就是在犯罪,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如果说,大部分情况,我们都可以逃避的话,那么,孩子的到来,则让妈妈们无处可逃,亲人的朋友们会包容我们,但对孩子只凭天性和直觉生活,亲子关系不是完全对等的人际关系,我们的情绪和成熟程度。我们对生命和理解程度,我们除了亲密关系的能力。被这个小生命照映地一览无余。 3不要把自身成长转嫁到孩子身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是父母的老师,他【她】来到这个世界上,督促父母把从前忽略的课程补回来,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如果我们处理不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更谈地上处理好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呢?如果我们对这个不产生好奇心,怎样能够留得住孩子的好奇心。 如果我们做父母的拒绝成长,就会把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的身上。如果我们不能接纳自己,对自己不满意,就会格外需要一个另人满意的孩子。如果我们不能处理好亲子关系,现在就会有一个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动符合我们所期待的样子。 4父母教育孩子拼的是人生的功底和对孩子爱的质量: 选择与孩子一起成长,这是我们做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要面对人生的各种问题,寻求答案,完善自我。当我们做父母感到知识储备量不够地时候,需要加强学习,不能输在缺乏知识和文化的起跑线上, 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有很多种,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那种,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需要我们用心和用脑去思考。有时候,父母教育孩子,在我看来,拼的是人生的功底和对孩子爱的质量,拼的是父母的处事态度和人生阅历,感悟,知识等。也就是说,父母的整个人生,都会参与到教育中来,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孩子懂得,我们也要跟上步伐,不要拖孩子的后腿,给孩子照成更多压力。我们不懂懂,可以通过学习和虚心请教他人,弥补自己不足地一面。我们要与孩子要有交集,在这个漫长的探索过程中,既是为了自己,更上为了孩子。孩子的起点,是父母的肩膀,如此说来,孩子永远不会有相同的起跑线,所以,我一直以来敬佩那些勤奋好学,不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
最新文章
如何将五维运用与自身 2015/9/25 11:21:24
顿悟 2015/9/21 18:34:22
与孩子一起成长 2015/9/21 18:27:33
教育的意义 2015/9/18 10:58:29
让孩子生病的焦虑 2015/9/18 9:45:31
查看全部文章
 
 咨询师信息
姓名:
资质:
证书编号:
单位:
职称:
 

预约咨询

备注:心理咨询行业性质需要来访者(心理困惑者)
提前预约, 提交心理困惑内容,才能安排咨询。
QQ咨询:
点击咨询 欢迎咨询
  • 擅长:
  • 简介:
查看完整简介
文章分类
经典问答(1篇)
个人随笔(0篇)
原创文章(0篇)
咨询心得(0篇)
心理美文(8篇)
两性婚姻(0篇)
职场心理(0篇)
其他(0篇)
其他文章推荐
 
提示:任何关于问题的建议都不能代替咨询师的面对面诊断,所有门诊时间仅供参考,最终以机构当日公布为准。网友,咨询师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关于心友网 | 联系我们 | 合作联盟 | 推荐机构 | 诚聘英才 | 内容管理声明/版权
心友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 晋ICP证2008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