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预约享9折还送300代金券

对咨询效果担保,效果不满意心友网先行赔付

11

您好,欢迎来到心友网在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心友网
  首页  个人简介   心理顾问  文章  课程  品牌课程 返回孙彩群信息中心
当前位置:心友网 > 心理文章 >
  • 的咨询范围:
亲子关系
 
孩子黏人什么原因?怎么办?
发表时间:2014/1/14 13:36:12 发表者:孙彩群 (访问人数:1050次)
  • 如果家长发现小孩一直黏着自己,临汾心灵花园儿童青少年成长指导中心心理咨询师提醒你,很可能是因为孩子“分离焦虑”的时期到了。

      “分离焦虑”出现的时间

      当孩子一岁左右时,可能会出现离不开主要照护者的情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分离焦虑”。有些孩子“分离焦虑”出现的时间比较早,最早810个月就会出现。当孩子会爬、活动范围扩大,有时候可能看不到主要照护者时,就会开始有这种情形。

      导致“分离焦虑”的原因

      一岁的孩子身体发展动作与能力越来越进步,活动范围也逐渐扩大,甚至会四处探索,但是孩子的心智发展却还不成熟,随着依附关系的建立,孩子会很黏主要照护者,当大人一离去,孩子不知道大人还会不会再回来,很容易产生“我是不是被抛弃了”的疑问,因此会感到惊慌失措。

      除了年龄与发展的阶段之外,当妈咪再生弟弟妹妹时,因为妈咪的注意力会转移到新生儿身上,孩子也可能会有“分离焦虑”的倾向;另如刚上幼儿园或到新环境,孩子也会开始焦躁。

      这种状况通常会持续多久

      通常等到孩子满3岁以后,随着心智年龄越来越成熟、社会化的历程与逐渐习惯与主要照护者分离,孩子就慢慢不再会有“分离焦虑”的问题了,所以“分离焦虑”只是一个过渡期的行为表现,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

      孩子所黏的对象,不一定是妈咪

      基本上,孩子所黏的对象都是日常生活的主要照护者。如果妈咪并非家庭主妇,那么孩子所黏的对象则不一定会是妈咪。

      夜晚时容易哭闹不休

      处于“分离焦虑”时期的孩子,白天时会黏着主要照护者不放;夜晚睡觉时,突然醒来时若看不到主要照护者,孩子容易夜啼难眠。当大人半夜被孩子的哭闹声惊醒,检查既不是尿布湿了、肚子饿了,也不是穿太多、太少或生病不舒服,通常都是因为与大人分离不安所致。

      “分离焦虑”是正常的成长过程

      尽管孩子紧黏着大人不放,会让大人受不了,不过张玺医师表示,“分离焦虑”是正常的成长阶段,是因为孩子相当信赖大人的缘故,表示亲子互信与依附关系建立得很好,两人之间密不可分。这只是成长的过渡阶段,大人不用想“该如何使孩子不要太黏人”,除非孩子太黏的问题持续到56岁以上,甚至已成为一种生活障碍时,才需要求助于医师或治疗师。

      孩子“分离焦虑”的行为表现

      当孩子焦躁不安、不想离开大人时,通常会以大哭大闹来表示,有些孩子则是会紧抱着大人的大腿,不让其离去,或是追着大人跑。程度较严重的孩子,甚至连大人上厕所也要跟,醒着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想看到主要照护者。

      并非所有孩子都会有“分离焦虑”的问题

      虽然绝大多数的孩子在一岁时,或多或少都有“分离焦虑”的倾向,不过并非所有孩子都会历经此阶段,有些孩子不太黏主要照护者,没有“分离焦虑”的问题。有没有“分离焦虑”的问题通常与孩子的个性有关,大人也不用灰心,认为孩子一定是不信任自己,才不黏自己。

      若没有特定的主要照护者,孩子通常比较不黏人

      有些孩子因为双方家长都需要工作,如果没有请保姆照护孩子,而是将孩子交由外公外婆、祖父母等人轮流照护的话,由于没有特定的主要照护者,孩子通常也会因为环境的影响,比较不黏大人。只要孩子的粗动作、精细动作等发展皆正常,家长也不用过于担心这种照护模式会不会对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孩子离不开我,那我就不要离开他吧!”

      许多妈咪会因为孩子很黏自己,动辄哭闹不休,而消极地放弃既定的计划,例如:“孩子很黏我,那我就不要出门了”或是“孩子不想去上幼儿园,那就让他自己做主吧!”其实这些都是不恰当的做法,大人不能因为孩子的“分离焦虑”与哭闹行为,就改变原有的计划。正常的依附关系为“当必须离开孩子时,仍然要离开”,否则将影响到孩子的发展与社会化的历程。即使孩子刚开始时会因主要照护者不在而很焦虑,不过时间久了,孩子也会逐渐适应了。

      如何改善“分离焦虑”的情形

      1、当家长要离开时(例如将孩子送到保姆家),要告诉孩子,自己几点会去接他,并要说到做到;如果不确定时间,可以说“妈咪晚一点就会来接你,你要乖乖听话喔!”别什么都不说就离孩子而去,孩子会很惶恐。

      2、让孩子逐步适应与主要照护者分离。例如刚到保姆家时,一开始都要陪伴着他。几天以后,等到孩子逐渐适应了新环境,玩得不亦乐乎时,家长再跟孩子说ByeBye。当孩子开始了社交生活与对新环境产生信赖感时,孩子反而可能会主动跟家长说ByeBye

      3、家长可以在孩子身后陪伴他,看他玩耍。当孩子回头确定家长还在时,家长可以试着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例如:“弟弟你看,前面那是什么呀?是不是一只兔兔呀?”

      4、等到孩子比较适应了,真的要离开时,家长一定要当机立断立刻就走,不能因为孩子哭闹而犹豫不决,甚至回去抱孩子,不离开了。离开之后,除非完成既定的行程,不然不要立即折返(当孩子有其它合适大人照护时)。

      5、有些孩子连家长上厕所都会哭,想要一起进厕所,这时候家长不妨隔着门和孩子讲讲话,使孩子听得到家长的声音,稍微安抚他。

      6、晚上睡觉时,如果孩子会因为与家长分离而哭闹不休(已确认过并非肚子饿了或尿布湿了等原因),家长可以将孩子抱在胸前,让孩子聆听家长的心跳声。听到家长的心跳声往往会令孩子感到很安心,等孩子睡着后,再将他轻轻放回婴儿床上即可。

      7、应寻求其它照护者的支持。例如妈咪要出门,孩子哭闹不肯让她走时,爸爸应过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方“我变魔术给你看,好不好?”孩子大多充满好奇心、专注力不佳、记忆力也很短暂,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通常不是一件难事。

      8、当孩子因黏妈咪而哭闹时,爸爸千万不可以斥责妈咪:“你是怎么教孩子的啊?”应同心协力安抚孩子。

      不能因为“分离焦虑”而处罚孩子

      “孩子好黏人,烦死了!可以略施小惩吗?”张玺医师指出,不能因为孩子的分离焦虑而处罚他,因为这样做会破坏既有的亲子互信关系,也会使孩子不安的感觉无法获得释放。建议家长应该尽量站在孩子的立场设想,好言相劝,让孩子知道爸比妈咪不会遗弃他。可以告诉孩子“你想哭泣没有关系,我会在你身边陪着你”。

      男宝宝或女宝宝,出现“分离焦虑”的比例都一样

      性别不会影响孩子有没有“分离焦虑”的问题,女宝宝也不会比男宝宝更黏爸比妈咪。

      喝母乳的孩子,可能会更黏妈咪

      喝母奶的孩子通常会更黏妈咪,尤其是亲喂的人,因为亲喂母乳会使亲子之间的依附关系建立得更加稳固,而且也因为母乳较易消化,孩子容易肚子饿了想喝奶。

      “分离焦虑”与遗传无关

      “我小时候很黏妈咪,那我的小孩会不会也很黏我?”其实目前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分离焦虑”与遗传有关,应该是与孩子的天生气质、后天家长的对待方式与个性养成有关。

      应给予孩子更充分的时间

      即使我们知道“不要因为孩子处于分离焦虑的时期,而处罚或责骂孩子”,不过有时候赶时间,仍不免会责骂孩子。妈咪上班快迟到了,若孩子哭闹不放手,一旦斥责他,孩子可能会抓得更紧,因为他会认为“这下子真的要被丢掉了”。因此也可以透过预留更充裕的时间给孩子,充分与孩子沟通,让孩子逐渐适应与习惯改变的相处模式。

      “分离焦虑”时,究竟要顺着孩子?还是不要顺着孩子?

      许多家长都有“究竟要不要顺着孩子”的困扰,张玺医师指出,家长要“接纳”孩子的“分离焦虑”。家长应调整成包容与接纳的心态,不要因为“分离焦虑”而对孩子动怒,只要告诉自己这是正常的发展过程,假以时日,孩子的心理发展也会追上生理发展而逐渐成熟,建议家长耐心地帮助孩子度过这个过渡期阶段。

          临汾心灵花园儿童青少年成长指导中心关注成长的每一步!用专业与爱,让每个生命都如花绽放!心理咨询热线:15635709202


最新文章
临汾心灵花园心理咨询:教育孩子家长不能做的10件事 2017/7/17 20:42:06
临汾心灵花园心理咨询:这件事不重视,孩子可能越长大越懦弱 2017/6/17 19:16:23
临汾心灵花园心理咨询:30年班主任,总结出优秀学生的9大特征 2017/4/13 21:26:10
临汾心灵花园心理咨询:您已经"诅咒"孩子多久了,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2017/3/19 21:47:13
临汾心灵花园心理咨询:培养一个高情商孩子的"3要"和"3不要" 2016/11/13 19:42:10
查看全部文章
 
 咨询师信息
姓名:
资质:
证书编号:
单位:
职称:
 

预约咨询

备注:心理咨询行业性质需要来访者(心理困惑者)
提前预约, 提交心理困惑内容,才能安排咨询。
QQ咨询:
点击咨询 欢迎咨询
  • 擅长:
  • 简介:
查看完整简介
文章分类
经典问答(25篇)
心灵成长(877篇)
案例分享(33篇)
咨询感悟(50篇)
亲子关系(559篇)
其他文章推荐
【真相探索】家长“无条件接纳”...
我们应该教会孩子如何表达“愤怒...
如何能让孩子轻松、主动、高效学...
学会“转弯”是一种智慧
钱,能买走你什么?
 
提示:任何关于问题的建议都不能代替咨询师的面对面诊断,所有门诊时间仅供参考,最终以机构当日公布为准。网友,咨询师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关于心友网 | 联系我们 | 合作联盟 | 推荐机构 | 诚聘英才 | 内容管理声明/版权
心友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 晋ICP证2008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