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预约享9折还送300代金券

对咨询效果担保,效果不满意心友网先行赔付

11

您好,欢迎来到心友网在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心友网
  首页  个人简介   心理顾问  文章  课程  品牌课程 返回孙彩群信息中心
当前位置:心友网 > 心理文章 >
  • 的咨询范围:
亲子关系
 
初一阶段父母应做些什么之一·和子女要建立新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4/2/22 0:26:24 发表者:孙彩群 (访问人数:972次)
  • 孩子在父母身边慢慢长大,对于这种变化,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说,父母必须主动地随时调整与子女的关系,才能不断取得教育效果。但是如何调整,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这里需要的是教育科学和艺术。

     

        1.要调整,不要盲动。

        孩子升入初中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开始有了独立见解。这时如果还像对待儿童那样对待他们,就会出现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过低的要求,影响孩子社会化的进程,阻碍孩子走向成熟;另一方面,他们自己感到长大了,要求得到尊重,而父母却不了解孩子的这种重要的心理变化,难免发生冲突。

        如果父母坚持不改变态度,孩子就会自发地用各种反抗来回答,竭力想建立一种新的关系。父母如果仍没意识到,冲突就可能变成经常性的。这样孩子就会认为父母不公正,以势压人,变得有意识地不接受父母的要求和看法。如果这样,在这个重要的少年阶段,父母也实际上完全失去了影响。、教育孩子的作用,这种冲突有时要延长到整个少年期,直到父母改变对孩子的态度为止。

        所以,孩子一进入少年期,父母就应该主动地和孩子建立新的关系。这种调整,实际上对双方都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因而也显得十分复杂。这种调整一要考虑孩子的心理状况和实际能力水平,适应他合理的独立性要求;二要和社会对少年的要求相一致;三要有利于成年人对他的教育影响。因此,关系要调整,但不要盲动。

        一般来说,和孩子建立合作关系、朋友关系,是完成这种过渡的较好方式。这时,孩子是父母的助手和朋友,父母则是孩子的大朋友和榜样。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关于这个问题,人们谈得太多而做得太少,人人都会说出一套“标准答案”,例如要尊重孩子呀,理解万岁呀,做孩子的朋友呀,民主平等的作风呀等等,可惜说得多想得少,实行起来,就走样了。表面上是“新”关系,骨子里还是旧的,这种情况极普遍。

    比如,一次家长会上,讲到不能允许孩子对父母无礼时,有一个家长居然说:“不是讲民主吗?”她竟然把孩子对父母的无礼当成是“民主”,可见她对民主的理解是在什么水平上。现在不少家庭中的所谓父母和子女的“新”关系,其实一点也不新。民主是假冒伪劣“民主”,理解也不“万岁”。应该说,问题还是比较大的。

     

        2.要尊重,不要屈从。

        当老师让父母注意尊重孩子的时候。许多父母都不服气:“什么?我还怎么尊重他?我都快把他当佛爷供着了!什么好吃的不先尽着他?”在这种父母的心目中,尊重就是好吃好喝奉上,他们根本不知道,吃喝是低层次的心理需要,而被人尊重是较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初一的孩子是中学生了,中学生和小学生的重要区别之一是精神需要更多。怎么可以用吃喝来代替呢?

        如果认为尊重孩子就是什么都照孩子说的办,更是错误。那不是尊重,而是屈从,那样父母就成了孩子唯命是从的奴仆了。有一位爷爷在街上哄孙子玩,邻居看见了,寒喧一句:“你在这儿哄孙子呢?”这位爷爷说:“谁是孙子?我是孙子!他是爷爷!”虽然这是句玩笑话,却可以看出这位爷爷完全不尊重自己,实际上他也不尊重孙子,因为他们之间没有平等关系。

        什么是尊重?尊重是相互的,只有平等的人之间才有这种关系。奴隶和奴隶主之间,没有尊重的关系,他们谁也不尊重谁。如果真的尊重孩子,就应该经常平等对话,平等协商,谁对就听谁的。比如孩子要买一双旅游鞋,父母赶紧给钱,这对孩子并不是尊重;大骂孩子一顿,不给钱,这也不是尊重。正确的方法是坐下来讨论,该不该买,家庭条件允许不允许买,买了有什么好处和坏处,最后再决定买不买。这才是互相尊重。现在最常见的情况是:大骂一顿,嘟嘟囔囔,最后却又不分青红皂白地给买了,这是双重的不尊重。

        尊重别人从自尊开始。父母对孩子无原则迁就,先就失去了自尊,就谈不到尊重孩子了。尊重是相互的,绝不能片面强调父母尊重孩子。现在有些孩子对父母提无礼要求,父母不允,孩子就宣称:您不尊重我!这是歪理。父母不可独断专行,难道孩子就可以吗?都不可以!父母要尊重孩子,孩子要尊重父母,更重要的是,双方都要尊重真理,尊重事实。

        还有一种错误的家教态度比较普遍,那就是:物质上无原则地满足,精神上无情地虐待。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想吃什么给做什么,想穿什么买什么,想玩什么都提供方便,条件是:你必须按我的“战略部署“成才。稍有不顺心,就连讽刺带挖苦,什么贬损的话都说得出,使孩子精神上十分痛苦。物质上的溺爱和精神上的虐待这两个极端都是对孩子不尊重的表现。前者是保护过度,不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后者是不尊重孩子的人格。

     

        3.要理解,不要娇惯。

        和尊重一样,理解也是相互的,不要片面强调父母理解孩子或者片面强调孩子理解父母。

        在我国古代,强调的是让孩子理解:知道父母之恩,体会父母的甘苦,听父母的话,不许有丝毫违抗。这种理解是单向的,是一个极端。

        近些年又出现了另一种错误倾向:过于强调父母理解孩子,好像孩子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父母都是暴君一般。电视上也常有父母向孩子认错表示忏悔的镜头。于是孩子们就伸手要“自由”,要“七色阳光”。有的孩子本来就不务正业,却理不直而气壮地责备父母对他们不理解,而父母居然诚惶诚恐,好像亏了理似的。这种现象并不正常,这种理解也是单向的,是另一个极端。

        现在有相当多的孩子抱怨父母太唠叨。有没有道理呢?有道理。老是那几句话,一遍又一遍地说教,孩子都能背下来,耳朵都起茧子了,能不烦吗?显然这是父母不理解孩子的心情,太不善于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了。

        但是事情还有另一面。父母会说:“嘴皮子都快磨破了,我比他还烦呢?可是我为什么还得说?因为我说一遍不顶用啊!如果说了就管事,谁有啰嗦的瘾!”确实有这个问题。比如完成作业,这是学生的本分,却让父母一遍一遍地催,还要嫌父母贫这就没道理。有的父母为了对孩子表示理解,真的不啰嗦了,孩子耳根从此清静,可是作业呢?对不起,还是不完成。这能光怪父母不理解孩子吗?

        所以要想理解,必须对话。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主观想事,怎么想怎么觉着自己正确;听听对方的想法,听听对方的苦衷,就会有新的认识。对话,是最重要的家教方法,是家庭民主的重要形式。

        可是有许多父母和孩子之间从来没有认真对话的习惯。他们之间说的话,不是父母对孩子的训斥,就是孩子的顶嘴、发脾气、请求,要不就是日常生活中琐碎的话,或者玩笑,总之家中都没有认真讨论问题的气氛。这是不正常的,大家无法有实质的沟通,自然谈不到互相理解。

        理解不是迁就,不是为孩子的缺点辩解,必须搞清这一点,否则就会使大批错误的家教做法披上“理解”的漂亮外衣,那害处就太大了。

     

        4.要信任,不要偏信。

        父母不信任孩子,这也是孩子的一大苦恼。某天回家晚了一点,父母问为什么,孩子说老师留下说了点事,父母立刻警觉起来:

        父母:“是全班都留下了,还是就留你一个人?”

        孩子:“留了五个人。”

        父母:“为什么事?”

        孩子:“出板报的事。”

        父母:“什么出板报!准是你犯错误被留下了,你甭骗我!你那点事我还不知道?你一撅屁股我就知道你要拉什么屎!”(按:此语不雅)

        孩子无话可说,事实就是老师留下板报组的成员商量出板报的事。这位挨训的孩子本是表现比较差的学生,老师为调动其积极性刚吸收他入板报组,孩子兴致勃勃地参加了会,满脑子都是板报的事,一心想这回露一手,改变在班内的形象,结果被劈头泼了一盆冷水。正需要鼓励的时候却挨了批评,是家教的严重失误!

        父母可能会说:“他骗我不是一次了,就算这回说的是实话,又有什么用?”

        如果这样说话,孩子就可以说:“反正我说实话爸爸也不信,还不如全说谎话!”

        结果父母不但错过一次很好的教育时机,而且把孩子向更加不诚实的方向推进了一步。

        孩子上了中学,他的“成人感”会一天天加强,父母无端怀疑他们,会使他们觉得受了侮辱,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紧张,甚至对立,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

        不信任孩子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不相信孩子的能力。什么都不放心,继续包办代替,这会使孩子十分难堪。孩子小时候跟大人出门,总拉着大人的手或牵着大人的衣襟,以获得一种安全感。到小学高年级,孩子出门就不愿让大人跟着了,因为那会令他觉得自己是个小孩,同学也要嘲笑的。父母这时会产生失落感,觉得孩子不跟自己了,长翅膀要飞了。

        其实这是好事,说明孩子正在成长。想得通的父母于是越来越放手,想不通的则继续抓住孩子不放。后一种不但会遭到孩子的反对,白生好多闲气,而且会严重阻碍孩子的进步。

        要信任孩子,相信他能够独立解决许多问题,相信他可以把事情做好。虽然刚开始不行,但能学会。这种信任极其重要,其实也是一种尊重——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权利。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许多不信任孩子的父母却同时又犯偏听偏信的毛病。孩子和人家打架,明明是把别人打了,却说是人家先打他的,父母就信孩子的。孩子挨了老师的批评,明明老师批评得对,孩子却告状说,老师诬赖他了,父母就相信孩子的话,说老师对自己的孩子有成见,和孩子过不去。有的甚至到学校去和老师理论,弄得很不愉快。这是对孩子的理解吗?根本不是,这是袒护。其实细想起来,对孩子不信任也罢,偏信也罢,其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主观主义,而且一般是有私心。

        对于孩子必须给予信任,这是对一个人独立人格的尊重,而不是出于私心的主观家族主义偏袒。

     

        5.要民主,也要权威。

        时代发展到今天,赤裸裸地主张家长专制的思想和行为已没有多大市场。应该说,现在的家庭关系,比起旧时代来,民主气息浓多了,但能够说现在就很民主吗?不能。民主是与平等相联系的,没有平等的地方就不会有民主。

        现在有相当多的家庭并没有商量的习惯,遇事不是孩子任性,就是父母说了算。孩子是“小皇帝”,父母就成了臣民。这种家庭没有多少民主,因为大家知道,封建皇帝和民主是“不搭界”的。总之,从一切听父母的发展到一切听孩子的,并没有解决民主问题,只是从另一个极端破坏民主。

        民主应该是平等的协商,起码每个人都应有发言权。父母不可以耍威风禁止孩子说话,孩子也不可以用撒娇耍赖的方式拒绝听父母的话。双方都要认真听取对方的意见,谁正确听谁的,这才是民主。

        家庭中要讲民主,还要不要父母的权威?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其实,权威必须有,因为任何教育都得以某种权威为前提。

        试想,如果学校没有权威,校无校规,班无班规,谁想上课谁上,老师讲课可听可不听,那学校还是学校吗?家庭教育既然是教育,就得有个规矩。古代有家法,现在没人提了,于是孩子站没站相,坐没坐样,什么活都不会干,说话没礼貌,父母支使不动,这哪里是民主?这叫没家教!父母是家庭的领导者,是领导者就要有权威,但不能独断专行,该拍板时要拍板,该决断时必须决断,这与民主毫不矛盾,民主决不是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否则连大街上的红绿灯都是“破坏民主”的东西了。

        有个学生中午放学不回家,去玩游戏机,被母亲发现,这位母亲束手无策,去找孩子父亲,二人商量半天,都没办法,于是双双来找孩子的班主任,说:“你们可得管管了,这孩子我们管不了!”这实际是把父母应承担的那部分教育任务也推给学校了,说明父母完全丧失了权威,孩子失去了控制。这叫民主吗?

        经验告诉我们,父母管不了的孩子,学校管起来是极其困难的,很难成功,因为老师无法控制孩子离校后的行为;再说一个班好几十人,老师怎么管得过来?父母只要不搞封建专制,其权威就没有坏处。要保护自己的权威,使用自己的权威,把孩子教育好。现在提倡父母与孩子做朋友,这当然是对的。但朋友有各种类型的,与孩子难道能变成“铁哥们儿”那类的朋友吗?绝对不行。父母应该是能指导孩子人生的大朋友。孩子对父母的爱,应该是敬爱,因为父母毕竟是长辈和领导者,孩子没大没小,并不是家教的成功。在批判封建教育时,万不可将传统的美德也丢掉了。

        总而言之,家庭中没有民主不行,没有权威也不行,二者相辅相成,这才是正常的亲子关系。
    临汾心灵花园儿童青少年成长指导中心(www.lfxlhy.com),关注成长的每一步!专业与爱,让每个生命都如花绽放!心理咨询热线:0357-67589**    137535798**
     
最新文章
临汾心灵花园心理咨询:教育孩子家长不能做的10件事 2017/7/17 20:42:06
临汾心灵花园心理咨询:这件事不重视,孩子可能越长大越懦弱 2017/6/17 19:16:23
临汾心灵花园心理咨询:30年班主任,总结出优秀学生的9大特征 2017/4/13 21:26:10
临汾心灵花园心理咨询:您已经"诅咒"孩子多久了,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2017/3/19 21:47:13
临汾心灵花园心理咨询:培养一个高情商孩子的"3要"和"3不要" 2016/11/13 19:42:10
查看全部文章
 
 咨询师信息
姓名:
资质:
证书编号:
单位:
职称:
 

预约咨询

备注:心理咨询行业性质需要来访者(心理困惑者)
提前预约, 提交心理困惑内容,才能安排咨询。
QQ咨询:
点击咨询 欢迎咨询
  • 擅长:
  • 简介:
查看完整简介
文章分类
经典问答(25篇)
心灵成长(877篇)
案例分享(33篇)
咨询感悟(50篇)
亲子关系(559篇)
其他文章推荐
【真相探索】家长“无条件接纳”...
我们应该教会孩子如何表达“愤怒...
如何能让孩子轻松、主动、高效学...
学会“转弯”是一种智慧
钱,能买走你什么?
 
提示:任何关于问题的建议都不能代替咨询师的面对面诊断,所有门诊时间仅供参考,最终以机构当日公布为准。网友,咨询师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关于心友网 | 联系我们 | 合作联盟 | 推荐机构 | 诚聘英才 | 内容管理声明/版权
心友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 晋ICP证2008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