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预约享9折还送300代金券

对咨询效果担保,效果不满意心友网先行赔付

11

您好,欢迎来到心友网在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心友网
  首页  个人简介   心理顾问  文章  课程  品牌课程 返回刘薇信息中心
当前位置:心友网 > 心理文章 >
  • 的咨询范围:
心理文章
 
HAPPY五步让孩子积极起来
发表时间:2014/7/7 10:49:46 发表者:刘薇 (访问人数:1255次)
  • 积极语言的应用研究要超前于它的基础理论研究。每一个小的应用研究都在为大的基础理论研究建构基础,所以,HAPPY模式在应用时就植根于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小情境。每个小情境都是一个具有矛盾情节的小故事,故事中客观、具体地描述师生对话、家长与孩子的对话,包括语气、语调、表情、动作、体姿等,情境的主要目的是充分表现出语言引发的问题及所要解决的矛盾。

    然后,针对情境,应用HAPPY五步法进行分析和说明。

    第一步、期望(H:Hope)——一个良好的期待和预想

    H是Hoped-for的第一个字母,意为:预想,期望,是指:教师说任何话前,一定要事先心里有个明确期望,期望学生具备或可以达到某项积极心理品质的品质培养目标,并能了解学生的需要是什么。

    重点说明教师在上面的小情境或小故事中对学生是什么期待和预想,为什么会这么想,这种消极或针对性不强的期待导致了什么结果,后来调整为什么期待和预想(从积极语言课题规划表中右侧“总体培养目标”中选择每个小情境的培养目标),结果可能会怎样,心理学依据是什么。

    第二步、行动(A:Action)——一种促进孩子做起来的语言方式

    A:是Action的第一个字母,意为:行动,是指:教师(家长)使用积极的语言,包括表情、动作、身体姿势,着重培养孩子自我效能感,帮助孩子树立能够成功地完成某种行为的信念,解决孩子想不想做的问题。即:教师激发和鼓励孩子认识到自己标志性积极品质或孩子自己想形成的那些积极品质,提高孩子的积极情感体验及对自身行为的目标和意义的认识,让孩子形成成功的信念,感到自己能做、想做,并有兴趣、发挥特长、向着目标、创造性地做起来,也就是把行动先发动起来。

    注意:尽量用语言把外部诱因,如给孩子设定目标、给孩子一定的压力、给孩子讲你有责任做这事、你有义务做那事,转化为孩子“想做事”的内部动力。

    第三步、过程(P:Process)——一个怎样说话的过程

    P:是字母Process的第一个字母,意为“过程”,是指:教师(家长)和孩子语言的互动过程,就是指导孩子形成新行为、或调整和改变某些行为及习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家长)语言重点要从孩子做事动机上下功夫。

    动机是引起孩子行为,维持并促使这个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是一个心理过程,而不是一个心理活动的结果。对于这种心理的内部过程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到,但可以通过孩子行为的发动、方向、强度、持续性和言语表达五个方面来判断孩子动机的大小。动机是构成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

    (1)发动就是孩子是否能够开始、想不想开始,怎样开始,如为了获取赞扬而努力,为了摆脱孤独而交友等,这个步骤在第一步“行动(A:Action)”中已经完成。

    (2)方向就是孩子朝着哪个方面,什么目标去做、去使劲,通过什么途径或使用什么方法去做,如成就动机驱使人们选择挑战性任务,学习动机驱使人认真完成作业或做大量习题,休息动机则驱使人睡觉或去娱乐场所;

    (3)强度就是孩子使多大劲、做到什么程度、水平怎样,是否努力;

    (4)持续性就是孩子要坚持多久、能坚持多久、坚持多久就可以完成。

    (5)言语表达就是孩子是否更多地表达兴趣和信念。表达兴趣的话有“我很喜欢做某事”“某某事特别好玩,特别有意思”“做完了我很愉快”;表达信念的话有“我很愿意坚持做下去”“我会想出办法的”“虽然有困难,但我不会放弃”“我一定能做成的”,常说这样的话的孩子,说明孩子的行为与其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孩子进行这个活动的积极性就高,就会继续做下去;但如果孩子说的常是下面这类,如:“我不想玩了”“一点意思都没有”“我怎么做都做不好”“我真的不行”,说明孩子觉得自己能做的事情与自己的目标相背离,孩子维持这个行为的积极性就会降低,或完全停止。在对话过程中,要描述和分析孩子表情、动作、体姿,这都是语言的组成部分。除了看孩子能否表达兴趣和信念外,还要看孩子能否感受到并表达出来自教师或家长的爱。

    也就是说,孩子如果有了做事的动机,孩子便可以主动开始行为(发动)、决定向哪个方向去做(方向),按照目标要求努力去做(强度),坚持做下去(持续性),并能够用言语表达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问题的结果好坏,更要关注问题的问询方向。让学生追求“好”的过程和向“好”的方向发展更重要,尽量使学生体验到充实、快乐和有意义,而不是让学生都去追求TOP 1。所以,要对比着描述消极语言情境中孩子的心理感受,及积极语言情境中孩子的心理活动及情绪体验,突出积极对话的成效,其中包括孩子是否感受到了老师或家长的“爱”的描述,以及对这种“爱”的方式的喜爱或厌恶程度,并说明原因。

    教师和学生进行语言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语言不能仅停留在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上,更不能常常是批评、指责、抱怨、泛化,这些会对学生有影响但不持久,甚至可能有不良影响。

    第四步、关键点(P:Point)——分析期望、行动、过程三步中各自关键点

    第二个P,是Point的第一个字母,即关键点,也就是要设法找到教师(家长)语言与学生(孩子)情绪之间的平衡点,注意说指向未来、指向目标、指向希望、有意义并能提高学生(孩子)动机和效能的起关键作用的话,抓住与期望中的品质特征和希望形成的行为之间有关联的那些点,诱导学生(孩子)积极情绪,激励学生(孩子)想做、做起来、做下去、往好的方向做,具体指导和全力支持孩子去做标志性的或孩子自己期望的那些积极品质界定的行为(品质行为),使孩子向着这些行为特征发展,实现孩子行为上的具体转变。

    1、关于期望(H:Hope)的关键点:

    1)是否了解孩子在该情境中想要什么(也就是孩子的“需要”)及为什么想要这个(原因),是否清楚知道孩子对什么满意,也就是孩子在此情境下期望的语言是什么;

    2)家长是怎么想的,影响家长这么想的因素是什么(家长这么想的原因是什么),家长应该怎样期望才能在孩子的需要与大人的需要之间找到平衡点。

    3)在对孩子期望时尽量从正向考虑,认为孩子的问题是可以接受的,明确家长到底想在这件事上培养孩子哪个方面,即家长对孩子的培养目标是什么,是否明确清晰,在每一个小情境中,不要期望孩子什么都会,什么都好。


    2、关于行动(A:Action)的关键点:

    当家长确定了培养目标后,就需要考虑有没有引发孩子的做事兴趣,哪些话能促使孩子想做,有效提高孩子效能(让孩子相信自己能做好或能成功),哪些话能激励孩子“做”起来,导致家长没这么说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家长没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么说。


    3、关于家长与孩子语言沟通过程(P:Process)的关键点:

    家长要用语言使孩子在朝向什么方向做(有了方向和目标)、做到什么程度(是否努力)、坚持多长时间、怎样表达出来四个方面去引导。

    1)在方向、强度、坚持性三个方面,导致孩子动机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2)是否激发起了孩子的愉快情绪(孩子需要得到满足),

    3)导致孩子“不做”了的话是什么层次的,影响家长这么说的因素是什么,

    4)家长怎么说不但能够转化成孩子的自觉行为,而且孩子自己还能用言语表达出来,同时去主动寻找做事的方法。

    描述要简明扼要,让人一看就明白、能记住、能模仿。

    学生的认识、体验、情绪、态度、理念,以至行为的改变,虽不是一蹴而就,但字里行间要体现出孩子在变化。每个情境不必期望学生在该品质方面的所有行为上发生改变。

    第五步、收获一个(Y:Yield)——收益、效率、产品

    Y是Yield的第一个字母。意为:收益,效率,是指:孩子收获到所希望培养的品质和可操作行为,并增加孩子对该行为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使孩子潜能最大发挥,行为逐渐稳定,习惯结构形成,积极品质形成。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孩子改变了什么认识及行为。参考《积极语言六美德培养规划》。

    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认知领域:扩建即时注意和思想,即:扩展视觉注意的范围和思维的多面性和深刻性;

    2人际关系方面:增加对陌生人的亲切感,增加对熟悉人的信任感,尤其是对于亲密之人,促进彼此在思想信仰、价值观念、行为做法等方面产生认同,建立起富有凝聚力和效能的人际关系,增进情感上的相互包容与依恋,满足人际情感需要;

    3行动方面:获得有关行动的必要知识、技能和技巧,认识到为何行动,怎样行动,何时行动,行动要取得什么结果等,更好地调控自身行为。

    在这些改变过程中,学生(孩子)所收获的心理功能体现在:协调了认知、协调了情感、协调了行动,有利于实现“一起想、一起成长、一起幸福”的三个转变。

    (资料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9d4885d201016idn.html)

    ——节选自《给老师的101条积极心理学建议——积极语言HAPPY》(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陈虹主编,2012年7月)


最新文章
管理小故事:两棵树,你砍哪一棵? 2015/1/14 14:39:40
前景理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买彩票 2014/7/8 9:23:23
找找自己的心理按钮 2014/7/7 16:27:56
家庭中的隐形攻击 2014/7/7 11:52:39
“我”不是万能的 2014/7/7 11:29:45
查看全部文章
 
 咨询师信息
姓名:
资质:
证书编号:
单位:
职称:
 

预约咨询

备注:心理咨询行业性质需要来访者(心理困惑者)
提前预约, 提交心理困惑内容,才能安排咨询。
QQ咨询:
点击咨询 欢迎咨询
  • 擅长:
  • 简介:
查看完整简介
文章分类
个人随笔(2篇)
经典问答(0篇)
原创文章(2篇)
咨询心得(1篇)
心理文章(3篇)
职场心理(1篇)
其他(0篇)
学习感悟(1篇)
心理影评(1篇)
趣味心理(2篇)
其他文章推荐
 
提示:任何关于问题的建议都不能代替咨询师的面对面诊断,所有门诊时间仅供参考,最终以机构当日公布为准。网友,咨询师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关于心友网 | 联系我们 | 合作联盟 | 推荐机构 | 诚聘英才 | 内容管理声明/版权
心友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 晋ICP证2008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