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人对爱情都有一种内在逻辑形成一种心理推理和行为禁忌。好多人会为找不到自己理想的人担忧,其实这种内心的焦虑来源于还不能确定自己是否已经做好了恋爱的准备。所谓的恋人的条件只是你为爱设置的一种心理防御。有一句话说得好:“相爱的条件总是在没有爱上的时候才会有。”人在未爱时都会为自己找一些看起来合理的条件,这是一种情爱的现实感或理性主义,但真正的爱往往都是不期而遇的,并且明显的带有对自己的反叛。这种反叛越彻底,爱的味道就越浓,内心的激动也越深刻。所以,心理学认为爱是对自我的放弃,是人格的自我解构,是类似醉酒般的“精神错乱”。
在东西方的情爱文化中,人们讴歌的那些千古绝唱般的爱情其实都明显带有对时代、等级、贫富、是非,甚至是对人的自然性、人性的反叛色彩,证明了爱是一种总是需要超越理性的,超越现实的,因而肯定是要超越自我的内心体验。担心相爱的人不符合自己的择偶标准的人,恰恰更容易爱上一个完全不符合标准的人,个中道理不言而喻。当然,我们并不排斥情爱中的现实主义,通过限制爱的自由性、不可预见性和非理性色彩,让爱欲屈从于一些社会或个人的禁忌以获得安全感。这样的爱情也是一种爱情,也会有花儿般的芬芳,但这两种爱存在于人性的不同层面,不能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