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过,你有多少精力消耗在家庭关系的纠结、冲突中:夫与妻、婆与媳,姑与嫂、父母与孩子等等,以至于身心疲惫,影响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而你原本是可以更好的:更开心更幸福更富有创造力……
下面是在咨询室中看到的一些人们的家庭关系图象。
一、婚姻往往不只是两个人的事,婚床上常常“躺着”六个人: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和夫妻双方。不知道是自己还离不开父母还是父母离不开自己?一方虽已结婚但未“断奶”,情感还与自己的原生家庭粘得很紧,使另一方感觉到有名无份,或者双方都有同感。
(1)虽已结婚但无老婆:孤独、压抑的爸爸(压抑过久致赌博或外遇。)
(2)虽已结婚但无老公:孤独、压抑的妈妈(忍气吞声或抱怨、情绪化。)
二、都说夫妻是家庭的建筑师,关键是建筑了温暖的家园还是战争的堡垒?一方指责、唠叨另一方压抑回避是常见的搭配,通常的情况是:女方指责唠叨导致了男方的压抑和回避,而男方的回避又强化了女方的指责、唠叨,关系因而进入恶性循环。
(1)指责、叨唠的妻子,少语压抑的丈夫(反之也然)
(2)女方越指责唠叨,男方越沉默,关系进入恶性循环。
(3)男方忍无可忍终离去,不知不觉小三来(反之也然)。
三、孩子在冲突的父母中左右为难:孩子表面上跟随爸爸,实质上跟随妈妈,反之也然。常以生病或“问题”来维系家庭的完整性,往往无心学习或拼命想拿好成绩来取悦父母等等。
(1)孩子身随妈妈心随爸,无心学习,内心纠结冲突,负罪感。
(2)孩子身随爸爸心随妈,无心学习,内心纠结冲突,负罪感。
(3)左右为难 孤单、 压抑、无助、恐惧的童年。
(4)在学校无心学习被老师批评心难爱
(5)回家又被父母骂
(6)何处是我的家?网络、社会不良团体---有“家”总比没家强。
家和学校是孩子的天。在家和学校感受不到温暖、肯定和支持的孩子,孩子的心就像是天塌了下来一样:没有了安全感、归属感,往往也较难融入到同学的团体中,便会到网上或社会不良团体找归属感。这是许多“问题孩子”的深层根源。
孩子长大后,又复制了自己父母的婚姻状态,卷入纠结的婚姻家庭生活中,代代相传。
临汾心灵花园儿童青少年成长指导中心(www.lfxlhy.com),关注成长的每一步!用专业与爱,让每个生命都如花绽放!
心理咨询热线:0357—6758947 1563570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