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尤其是小而可爱,对人没有攻击性的动物,的确成了人类多余情感和情绪的收容所。先不要说人类在物质上和饮食上对动物资源的依赖,在心理层面离了它们也真的不行。在这个星球上,人类是最孤独的生物,需要动物给予我们信赖与温暖。如今流行的宠物热正说明了这一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孩子或孩子已经长大离家的妇女,会对猫狗疼爱的跟对孩子似的,这类似于精神分析说的“移情”。看来情感对于人类说不仅仅是一种需求,也是一种压力,所以人千方百计地要把它释放出去。
心理学认为有三种人对小动物会形成过度的宠爱和依赖:一是孩子,二是单身男女,三是老人。孩子需要朋友;单身男女需要陪伴;老人需要精神寄托。积极地看,是人在通过对动物的友谊来补偿人际情感的不足,宠物成为一种心理替代或投情的容器。换个角度,这种宠爱也是孤独的人在利用动物来逃避空虚与寂寞。当然,宠物也可用来实现人内心难以昭示的控制欲与占有欲。爱一个人,可能会遭到冷落和拒绝,你的宠物却不能拒绝你,也难以冷落你,它只能依赖你才能生存,宠物对所有的关爱都会抱以感激和喜悦。
有些人对动物的宠爱更像是一种情爱的补偿,替代了它对真实情感的需要。他的内心也许是孤傲的,不能平等地接纳一个恋人;也许是怯弱的,害怕被人背叛或拒绝。养一只温顺的,会讨好的,不会拒绝他的,与他不死不休的小动物是再适合不过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被歪曲了的对安全的需要。
对动物情感的拟人化是出自人的需要,对动物其实是不公平的。所以,希望养宠物的人只把动物当朋友,不要把它当“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