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寻找一个幽静的所在———再大的都市,市中心几十里外都会存在这样的环境。到那里让自己的感官整个地放松放松,哪怕只有几个小时也好。视觉的对象有两种,一种是发光体,顾名思义,就是往外面发射光线的物体,如太阳和灯火。与之相对的是反光体。在我们周围的环境里,发光体的种类远远少于反光体。不过,从农业社会到现在,发光体和反光体作为人类视觉对象的比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代科学产生之前,现实生活中的发光体除了太阳,就是火焰,其中也包括那一盏盏昏黄的油灯在内。余下的都是反光体。人们没有什么特殊情况,不会去直视太阳和火焰。所以,现代科学产生以前,人的眼睛主要被用来观看反光体。电灯的问世初步改变了局面。当然,纯粹照明用的电灯人们也不会去经常直视,但霓虹灯、信号灯却是供我们直视的,并且都是要求我们,或者吸引我们去直视的人造发光体。再往后出现了电视,这种只有几十年历史的人造发光体飞快地闯入千家万户。当今社会,一个人每天平均看几个小时电视不在话下。这就占去了他清醒时间的几分之一。更何况,还有一些上瘾的人经常抱着电视看个没完,直到什么节目都没有才去睡觉。80年代以后,个人电脑的流行又为社会生活引入了新的、普遍的人造发光体。由于电脑通常是办公设备,所以一个人完全可能每天需要花几个小时盯着监视器。这样,对于使用电脑的人来说,一天注视发光体的时间会多达清醒时间的三分之一、一半,甚至更多。
再后来,电脑逐渐成为家电的一分子,许多人的眼球从此就只在电视与电脑之间来回切换了。比起反光体来,发光体很容易造成眼睛的疲劳。当然,这是生理学的内容,一般人也知道看多了电视电脑,视力会下降。不过,发光体比反光体更容易造成人的心理疲劳,却是人们很少注意的。一个人平时不怎么看电视,忽然连续看了几个小时,结果经常会激动、睡不着觉,第二天醒来头昏脑涨、昏昏沉沉。而那些每天都看几个小时电视的人,更是经常与失眠、神经衰弱做伴。每晚睡前一小时还在注视这些发光体,睡眠很难保证。
而且,由于设计和编排的方便性,电视、电脑这些人造发光体通常比人造反光体(如户外平面广告)更多变化、更多刺激,这都是容易使人精神疲劳的原因。商人们将此类手段命名为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不过,笔者希望大家不要给这些“新经济”凑份子,平时要多提醒自己,要看需要看的东西,而不是看被吸引去看的东西。如果你会上网的话,可以做一个小实验:选择一个你感到很困乏的时候上网,玩你最爱玩的游戏。你会发现,过一会你的困倦就消失了。这说明,这些闪烁的发光体起到提神的作用。事实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报导:某“网虫”上网十几个小时甚至更长。而他不大可能工作或者学习这么长时间。
但是,这种“提神”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因为疲劳是身体的正常反应,是对我们负荷过度的反应。疲劳感消失会令你对负荷过重失去了警惕。当一个城市人进入乡村时,多半为那里的宁静而感动。他可能不知道,这里面一个原因就是远离了纷乱的发光体,只注视柔和的反光体的原因。对于一个现代城市人来说,在平时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远比出问题时去看心理医生重要。而保持心理健康要从让自己的感觉器官充分休息做起。让我们多注视柔和的反光体,多看看天空、河面、绿树、繁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