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预约享9折还送300代金券

对咨询效果担保,效果不满意心友网先行赔付

11

您好,欢迎来到心友网在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心友网
  首页  个人简介   心理顾问  文章  课程  品牌课程 返回孙彩群信息中心
当前位置:心友网 > 心理文章 >
  • 的咨询范围:
亲子关系
 
临汾心灵花园心理咨询:和孩子之间产生距离的家庭因素
发表时间:2016/3/16 13:34:47 发表者:孙彩群 (访问人数:1220次)
  • 家庭中有一个过度严厉的父亲

      中国人常说,严父慈母,这实在是对父亲功能的一个限制,因为父亲也可以很温柔的。

      我理想化的一个父亲,是这样一个状态,他跟他人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边界,但是他也有温柔的能力,因为很多父亲,他的人格没有真正成长到一个男人的状态,所以他需要用过度严厉来装模作样的像一个男人。实际上,是在拼命掩盖自己没有长大的这一部分。

      如果大家想像一下,青春期的男孩,在他喜欢的女孩儿面前如何的装模作样,你就可以理解已经有了女儿或儿子的男人,在孩子们面前那么严肃,是在干什么。

    过分唠叨的妈妈

      就是对家庭里的事情过分控制,有可能指责,有可能唠叨,总是对孩子说很多很多话,这样实际上就是在通过她的嘴巴满足她的幸福。简单说,她就是还停留在口欲期。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婴儿他跟这个世界的链接就是嘴巴,那么一个到了妈妈级别的人,那么多的攻击性和情绪都是通过嘴巴出来的话,那就说明她正在用她的嘴巴对她的老公和孩子施虐,这样的现象在中国的家庭其实非常常见。

      如果以上两个方面画面化一下,可以想象,一个家庭,爸爸在装模作样的严肃,妈妈在那里唠叨,然后孩子就在那里备受虐待。

    家庭里的话题被限制

      在中国的家庭里,最容易被谈起,也最容易掩盖事实真相的就是孩子的学习。

      大家会不会觉得这个有点耳熟,爸爸妈妈跟孩子没有任何的话题,只能够谈学习,这是被中国家庭最高谈阔论的事情,大家都躲在学习的后面,感觉比较安全。

      但是,当父亲开口谈学习的时候,就是他们掩盖他们内心的恐惧和不安,而他们自己也没有能力处理,所以就拿学习这块遮羞布来挡住。

      还有家庭里不能够谈什么,比如说性,这是个被高度限定的一个话题(随想……如果一个爸爸和妈妈,把自己内心修通好了,就不会有那么多恐惧来限定孩子,反过来,当父母在孩子说到某个话题时,特别地感到不安,想要去限定孩子时,就需要先看看自己的那份不安,有可能那里就是自己的无意识在着急,需要去解开的一个心结。)

      当然了,我们毕竟是社会人,有的时候有意识地回避一些问题,是可以的,前提是,做父母的非常清楚,自己某个情绪是不是被这个话题掩盖,是为自己,还是为孩子,维持家庭之间必要的界限

      这就需要两个人,或一家人共同约好的回避。这个界限和约定,是让孩子可以感觉到,是可以让他自己控制和参与的。

    过度象征化

      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对中国目前的一个印象是,全世界华人的孩子都在学钢琴。

      钢琴就是一个高度象征化的一个代表,人们在它上面赋予了很多的意义,比如,高贵,优雅,阶层等等,由靠近此物,来满足自己的一些需要。另一方面,这个也隐含着一些攻击性的需要,比如,带着孩子去考级,看我孩子把别人打败了。

      但是呢,我有的时候有个矛盾的心理,就是看到现在孩子参加很多艺术培训,或其他能力方面的培训班,而我那个时候呢,什么都没有。

      但是反过来想,他们应该羡慕我们,因为我们那个时候玩的是更加原始的东西,比如说,象征化低的东西,如泥巴、棍子,或一些小动物。

      大家知道,现在的孩子没有机会如此亲近大自然,这也是现在孩子们比较悲哀的一面,过度象征化会导致虚伪,还有导致一个人实际的生活能力的降低,还可以导致,过度的情感隔离

      因为,在可以直接对一个人说我爱你的时候,他不说,我给你弹一首曲子。这个时候也可以看到,心与心之间遥远的距离,这里面包含着害怕,害怕跟另一个人亲近,就已经表明那种安全感的缺乏和摆脱孤独感的之间,强烈的内耗。

      这种内在的硝烟密布,只有“弹钢琴”这一条蜿蜒曲折的通道可以散发,大家可以想象得到这个人的内心状态的样子么?

    过度背景化

      现在社会上,很常见的一个词“拼爹”,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学,现在甚至在幼儿园,在入学前,老师先要调查的是,孩子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

      好像现在这个被教育部明文禁止了,但是很多老师还潜伏地在做,而孩子们之间谈论的也是,我爹是做什么的,我妈是做什么的。

      抛开社会道德的大旗来说,我仔细体会了一下,这种言论的心理动机是什么:一个人的背景已经把这个人本身给掩盖,对于父母来说,过度在孩子面前证明自己的社会背景,说明他心里很虚,害怕自己在孩子心中不是一个好父母,所以需要这些背景来挡住前面,来隔离孩子跟真实的自己靠近。

      说到底,就是父母自己心里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父母,而他们又害怕孩子们看到这一点,所以,就努力地编制了一副宏伟的背景,来挡住孩子的视线,很遗憾,孩子天生就是父母的读心器,在孩子们心中非常清楚,他们的父母在做什么。

      每个大人都当过孩子,仔细回味一下,应该不难体会到这点。

      只是孩子们很善良,所以,也就配合父母做了一个好观众。为了显得逼真,一开始,他们往往也会复制父母的言行,在学校或社会上来宣传父母的社会背景,而代价是,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失去真实的自我价值,因为在虚假中呆得太久了,就忘记了原本的真实。

      同时,社会中,老师和其他跟他一样的同学,会迎合这样一种行为,被华丽的背景所吸引,而忽视真实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内在潜能和特点是什么?

      在表面上的社会迎合和赞叹下,孩子就会慢慢地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回应式地对父母的背景为荣为傲。

      我可以想到的一个画面是,盘绕在大树上的藤,生存只能依附在大树上。同时,家庭背景又会成为另一些家庭发展自卑的土壤,孩子们在父母过度的遮掩中,听到他们心中认为自己不够好的声音,所以善良的孩子也会呼应父母的心声,将自卑的种子种在自己心里,在学校羞于谈及父母。

      大家也常常看见在学校中,有很多这样一些可怜的人总是被欺负,而这种羞愧,是一种在人群中非常注目的攻击靶,(它弥散着一种信息,解码出来就是,我是一个不够好的人,不值得别人尊重),在这里,我们也暂时抛开社会道德的大旗,来看看他们的内心世界。

      周围的同学因为都是孩子,非常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个信息,就回应式地来欺负他,让他重复体验到,我不够好。从而加深这样一种畸形的心理动力,这样的孩子以后在社会上常常会不平凡。

      要么成人后,愤怒地来力争更大的社会背景(汪峰的一首歌中所唱,保持愤怒),或者破坏社会背景,要么自怨自恨,来吸取周围人的能量,他会无意识地制造出很多事件,让身边的人卷入悲伤的大海,或者带入愤怒的火山。

      所以,在他身边的人,常常会被动感受到一种无能的感觉。就如当年,体验到父母背景来压低自己,不让真实的自己得到发育。我的一个意象就是盆栽,一种让人心疼的“美”。

      有的家庭中弥漫着中药的味道,父母觉得孩子永远需要吃药,比如吃一些维生素之类的东西,这就暗示着孩子,你有病。

      还有一个就是这家庭里有某一个成员有严重的躯体疾病,或心身疾病,比如高血压、牛皮癣、眩晕症、偏头痛,或者心脏不明原因的疼痛,只要没有器官性病变做底子的人员,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个现在这些发病率很高?

      这往往揭示着这个家庭有被掩盖的问题,要么是跟上一代,要么是跟下一代,而这个人有很敏锐的感觉,他发现了,但同时很真实的表现出来时,被集体指责,所以,他往往悲哀地选择了牺牲自己,来维系家庭的表面平衡。

      这让我想到了最近的一个新闻,一条狗,看见主人全家围坐在一个狗肉火锅周围,用饥饿的眼神看着食物,它敏锐地闻到,这个食物有毒,所以在这家人准备享用食物时,疯狂地向所有人嚎叫,但人们没有听懂它要表达什么,认为它是不是觉得闻到了它同类的味道,或者它也饿了想吃,于是就丢了一块肉给它。

      但是,它根本就没有看一眼那块肉,而还是坚持地,几乎用哀嚎的声音在叫着,这个时候人们搞不懂了,就愤怒地去打它,在无奈下,这条狗选择了在人们吃这些食物之前,快速地吃下了有毒的肉,很快它就死了,这时人们才警觉,才发现食物有毒。

      有的时候,贵为高等动物的人,有些感官确实不如动物敏锐。

      同样有的时候,看起来很聪明的人,他们的感觉和情感系统就会比较微弱,因为他们的关注点都在事情上,对一些很微妙的人情变化比较不敏感;

      而很多看起来很糊涂的人,他们的情感和感觉系统就比较敏感,但他们又常常不能很有逻辑地表述他们所感觉到的东西。他们都很善良,为了维持家庭的存在,把他们不能表述的问题,用自己的症状,甚至牺牲来拯救家庭,甚至拯救家族。

      我从心底里向这些人致敬,但我更想,呼唤每个家庭成员,承担起本应自己承担的责任,用心去感受备受指责的人,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借由他们的勇敢来看看自己的可能回避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里面往往是被压抑的真实自我

      有的时候,人们会很恐惧看到这一点,这常常涉及到一个人自我价值感和自尊,是真实的强大,还是虚张的强大。

    限制孩子的某一个兴趣特长

      比如说有的孩子人际关系好,但是学习一塌糊涂,也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好,但是人际交往一塌糊涂。

      孩子是想用成绩不好的方式来跟父母进行病理性的连接,意思是说,如果我有缺陷的话,你就可以乘虚而入。指责的意思是,我全神贯注地注意你身上有没有什么缺陷,然后就攻进去。

      这就是家庭成员之间没有界限的表现,所以,指责是想进入另一人的世界,是家庭中未分化的表示。

      简单说,孩子如果有某项能力上的缺憾,就是父母离他过近的一个表现,是父母的攻击性行为把孩子给无能化了。

    隔代卷入

      就是一个没有分化好的男人,跟一个没有分化好的女人结婚,然后有了一个孩子,这个家庭就有可能是一种很黏糊的关系。

      因为他们怕这种黏糊的关系带来的错乱,所以他们有意无意的邀请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来进入家庭,这就是关系入侵。这样子呢,就稀释家庭中父母跟孩子的关系,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家庭的特征,三代人像一锅粥那样的在煮着。

      有一次,我问了刘丹博士一个问题,我说能不能一句话说明结构式家庭治疗和系统式家庭治疗有什么区别?

      结构式家庭治疗非常强调,夫妻作为一个家庭的核心轴,不管怎么样,要把这个轴守稳、守清楚,只要是这个轴在,这个家庭的根基就没有问题。

      那么在中国的家庭,有很多是将这个轴的权力,拱手出让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这样,就有可能导致孩子的很多内心冲突。

      解决中国家庭问题的一个核心就是,巩固夫妻联盟,一起抵御“外敌”。

      我知道这样说,也会引起很多人的反感,因为很多老人退休后,他们的全部心思都砸在了孙子身上,如果我把他们这样做的潜意识用心给说破的话,我估计我会跟很多人形成不共戴天的关系。

      但是想一想,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我觉得还是值得的。


    临汾心理咨询---临汾心灵花园儿童青年少成长指导中心(www.lfxlhy.com),致力于儿童青少年心理辅导,恋爱婚姻情感咨询。专业与爱,让每个生命都如花绽放!心理咨询热线:0357—6758947    15635709202


最新文章
临汾心灵花园心理咨询:教育孩子家长不能做的10件事 2017/7/17 20:42:06
临汾心灵花园心理咨询:这件事不重视,孩子可能越长大越懦弱 2017/6/17 19:16:23
临汾心灵花园心理咨询:30年班主任,总结出优秀学生的9大特征 2017/4/13 21:26:10
临汾心灵花园心理咨询:您已经"诅咒"孩子多久了,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2017/3/19 21:47:13
临汾心灵花园心理咨询:培养一个高情商孩子的"3要"和"3不要" 2016/11/13 19:42:10
查看全部文章
 
 咨询师信息
姓名:
资质:
证书编号:
单位:
职称:
 

预约咨询

备注:心理咨询行业性质需要来访者(心理困惑者)
提前预约, 提交心理困惑内容,才能安排咨询。
QQ咨询:
点击咨询 欢迎咨询
  • 擅长:
  • 简介:
查看完整简介
文章分类
经典问答(25篇)
心灵成长(877篇)
案例分享(33篇)
咨询感悟(50篇)
亲子关系(559篇)
其他文章推荐
【真相探索】家长“无条件接纳”...
我们应该教会孩子如何表达“愤怒...
如何能让孩子轻松、主动、高效学...
学会“转弯”是一种智慧
钱,能买走你什么?
 
提示:任何关于问题的建议都不能代替咨询师的面对面诊断,所有门诊时间仅供参考,最终以机构当日公布为准。网友,咨询师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关于心友网 | 联系我们 | 合作联盟 | 推荐机构 | 诚聘英才 | 内容管理声明/版权
心友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 晋ICP证20080010号